陈一儀团队荣获哲寻杯大赛特等奖

作者: 时间:2020-09-14 点击数:

干啥啥都行团队荣获第一届“哲寻杯”

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特等奖


由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上海海关学院协办,上海哲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赞助支持的第一届”哲寻杯“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于2020年9月12日下午18:00胜利闭幕,由我院谢治菊教授指导的“干啥啥都行队”(团队成员分为为:行政管理专业2017级1班学生陈一儀、范嘉雯、卢荷英、陈郯)经过激烈角逐,在30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



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于2019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市百余所高校的300多份参赛作品,经初赛评审组评选筛出46份作品进入决赛。决赛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参赛作品线上投票占10%,评委打分占90%。因受疫情影响,演示和答辩于2020年9月12日9:00时至18:00时采用线上方式进行。决赛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参赛作品线上投票占10%,评委打分占90%。在投票环节,我院参赛队伍获得16570票,位列第一;在答辩环节,我院参赛队伍沉着冷静、训练有素,流利地回答了各位评委的提问,由此构成的综合成绩名列前茅。



线上决赛现场


据悉,谢治菊教授此次指导的作品为《以人民为中心:城市社区创新的行动机制与行动逻辑——基于西村街的考察》,该作品是谢治菊教授团队于2019年9月-10月到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调研后的成果。该成果以西村街“旧楼加装电梯”为切入口,围绕电梯加装如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来探讨城市基层社区创新的行动机制与行动逻辑。

西村街隶属于广州市荔湾区,荔湾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部,属于广州市老三区之一,西村街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北部,面积约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万人,下辖22条街道193个社区居委会。西村历史上是旧工业区,广州水泥厂、啤酒厂、铸管厂等一批国企相继转制、搬迁后,留下的宿舍楼房改后演变成“单位型社区”。这类社区数量多,楼宇楼龄长,居住在内的居民的成份和结构也较为复杂。面对街道的民生问题和社区治理的困惑,从2014年起,西村街尝试将长期困扰基层工作的党建落实问题、居民参与问题和“最后一公里难题”破解问题等有机结合起来,以“垃圾分类”“社区微改造”“旧楼加装电梯”等举措为抓手,积极开展社区治理改革,成效显著,以加装电梯为例。截止2019年9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建或处于审批程序或筹备中的电梯有102台,其中24台电梯已经获得荔湾区10万元的财政补助,率先完成了“百梯万人”老楼加装电梯的目标。此举不仅得到了《人民日报》、《人民网》、《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受到广泛关注;还影响了政府的政策走向与行动纲领。据悉,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鼓励有条件的老楼加装电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支持老楼加装电梯”,其原型就来自于西村街加装电梯的实践。此次参赛获得“特等奖”,既是对西村街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学术肯定,也是对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综合素质日益提升的有效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参赛作品内容简介

《以人民为中心:城市社区创新的行动机制

与行动逻辑——基于西村街的考察》

西村街隶属广州老三区之荔湾区北部,为典型“单位型社区”,下辖老旧楼宇数量多,基础设施普遍老化,老龄人口比例整体偏高,社区治理长期面临基层党建落脚难、居民利益协调难、社区自治参与低等难题,其中居民对加装电梯的强烈需求与自发加装的低效率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一台电梯如何落户旧楼?党员居民牵头---议事会议讨论---服务驿站协助,经过近两年的摸索,西村街逐步形成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服务驿站为平台、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社区治理难题的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及时有效地满足居民需求,达到社区治理的效果。

2017年7月份以前,西村街单由居民自己装的电梯只有5台,而从2017年7月到2019年9月,通过党员牵头带领的形式,西村街完成了70台电梯的加装,电梯加装进程大大加快。

平衡少数与多数利益、解决个人与公共利益冲突、处理好居民自治与群众领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破解了旧楼加装电梯“人民参与缺失、需求偏离、满意度不高”等困境,更是成为2019年国务院工作报告“支持老楼加装电梯”的政策原型。

西村街社区的治理探索,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解决群众之所需,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这对于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破解“共同体困境”具有积极的参考及借鉴意义。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