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治菊(1978-),重庆合川人,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英国爱丁堡大学高级研究学者,曾任教于贵州民族大学,现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监测机制与帮扶路径研究”首席专家,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扶贫资源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减贫治理、返贫监测与乡村振兴。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成果共获省部级奖励10多次、被省部级领导批示或采用30余次。
◎主讲课程
《西方公共行政学经典导读》《乡村振兴概论》《乡村创新创业实践》《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主要奖励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8)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5)
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
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21)
广东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2021)
贵州省第12次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18)
贵州省第11次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15)
贵州省第10次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13)
贵州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
贵州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
贵州省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
贵州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
贵州省第一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
贵州省高校第三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11)
◎主要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监测机制与帮扶路径研究”(22&ZD192)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认知科学与贫困治理研究”(21FSHB001)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大数据时代的贫困治理研究”(20FZZB00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精准扶贫与贫困户的社会适应研究”(18BSH048)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族教育重大政策实施效果调查研究”(CMA130203)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西南地区基层公务员心态建设研究”(19JHQ067)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多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突出问题与化解机制研究”(NCET-13-0749)
教育部青年项目“风险社会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有效治理研究”(09XJCZH004)
国家民委教改项目“基于OBE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17070)
贵州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十四五’时期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社会融入及社会工作服务路径优化研究”(20GZZD13)
贵州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十二五’时期贵州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研究”(12GZZB208)
贵州省教育科学重大项目“贵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机制研究”(2017ZD012)
贵州省教改重点项目“基于反馈分析的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研究”(2016)
贵州省研究生教育重点项目“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与实践”(黔教研合JG[2013015])
◎主要著作
《塘约经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2月
《向上的阶梯:面向乡村振兴的教育帮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8月;
《从“扎根”到“引领”:新农人致富记忆与带头密码》(上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8月;
《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亲历记》(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6月;
《精准扶贫背景下基层公务员心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
《差等正义及其批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
《伦理责任与公共精神》,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
《农民政府信任的实证调查与逻辑建构》,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逻辑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重拾精神的家园—贵州乡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主要论文
《教育五层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建构、中国实践与政策设计》,《新华文摘》2020年第9期
《大数据驱动民生监察的价值、逻辑与图景》,《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12期
《论贫困治理中人的发展:基于人类认知五层级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8 年第 9 期
《农户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基于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的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 第5期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农民对政府信任的关系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6期
《村庄经济类型与村民政治信任》,《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6期
《“认知税”:一个理解持续贫困的新视角》,《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区块链扶贫监管:优势、风险与路径展望》,《电子政务》2020年第10期
《空间再生产:大数据驱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重构的逻辑与进路》,《行政论坛》2020年第5期
《论贫困户的心理依赖及社会工作介入》,《学术研究》2020年第6期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测量、成因与干预》,《宁夏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论区块链技术在贫困治理中的应用》,《学术前沿》2020年第3期
《语言扶贫与普通话技能的减贫效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扶贫干部责任异化:职责同构下的层层加码与消解》,《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农村集体行动的逻辑、风险与治理》,《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大数据与重大公共决策风险治理》,《河海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激发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 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的路径选择》,《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大数据精准帮扶贫困地区教师的实践逻辑》,《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大数据驱动下的教育精准扶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 年第1期
《大数据时代公务员心态建设探讨》,《中南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扶贫利益共同体的建构及行动逻辑》,《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西南地区基层公务员社会心态的形成机理及调适路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认知科学与贫困治理》,《探索》2017年第6期
《块数据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应用及反思》,《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沃尔泽的复合平等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5期
《公共参与对乡村治理绩效影响之实证分析》,《东南学术》2012年第5期
《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