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摇篮。开展黄河文明及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黄河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华夏文明绵延传承的重大举措之一。为探寻黄河生态与文明演进的规律,全面建立“黄河学”的学科架构与基础理论体系,推进“黄河文明的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协同创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自2009年至今先后举办了四届“黄河学”高层论坛,取得了较大的学术影响,“黄河学”研究已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支持。2013年10月下旬,第五届“黄河学”高层论坛将继续在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举行,热烈欢迎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拨冗莅临并发表高见。
一、会议主题
黄河不仅孕育了享誉世界的古老文明—黄河文明,也以“害河”、“中国之患”闻名于世。洪水、干旱、冰凌、 风沙、盐碱、蝗虫等,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黄河又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苦难的象征。因此如何应对“黄患”、治理黄河成为千百年无法破解的难题。而未来20至30年间,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更加严峻。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作为我国人口、农业和经济的重心区,资源、环境问题更为突出,生态恶化所造成的灾害频发对沿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塑造人地和谐发展,成为关系沿黄人民福祉的关键。本届会议以“黄河灾害与社会应对”为主题,围绕黄河生态与生态文明、黄河文明与人文精神两大主线,以灾害与黄河流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黄河中下地区社会经济转型与防灾减灾、灾害应对与黄河文明的演进、生态灾难与黄河人文精神塑造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论坛议题
1、黄河中下游地区社会转型与防灾减灾
2、灾害与黄河流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3、灾害应对与黄河文明的演进
4、生态灾难与黄河人文精神
5、黄河流域生态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
6、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城市兴衰
三、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四、会议论文征集
1、论文内容依次为: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邮编、中文摘要(300-500字)、关键词 (3-5个)、正文、参考文献、以及相应的论文英文题目、姓名、单位、英文摘要、关键词。
2、论文首页脚注处须注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务与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以及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E-mail)。
3、要求文章论点明确、文字通顺、数据可靠,文责自负。征文格式为word文档。
4、请通过电子邮件将论文发至会议联系人(Email:shiqchen@henu.edu.cn)。
5、会议优秀论文将编入《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辑刊正式发表。
五、会务组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河南开封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475001)
联系人:陈世强 庞安超
网址:http://www.hhwm.org
邮箱:shiqchen@henu.edu.cn
电话:0378-2826115,13781199852
传真:0378-2826115
六、其他说明
凡欲参会学者,请逐一填写回执内容,请勿遗漏。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务请填写准确有效,并以word电子文档形式返回。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Sep 22, 2013 9:36: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