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探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

作者: 时间:2018-05-03 点击数:

冬日的南粤大地,处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就来到这个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地方,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就在之前的2012年10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复,把“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列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广东人才发展开启崭新的一页。

广东,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又将担当起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上先行一步,为中国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闯出一条新路”。

“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首批引进的深圳光启团队时作出的指示和号召,正转化为一条条实在的政策,落实为一项项具体的行动……

改革开放东风,劲吹南粤大地。

为什么要建?

探路人才制度创新

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广东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跃居世界前列。但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发展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贡献率都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面对能源消耗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巨大压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广东迫切需要转变过去那种靠拼资源、拼劳力、拼汗水的传统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自主创新。

“如果说广东过去30年的发展,傍‘资金大款’是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条件的话;今后30年的发展,必须靠傍‘科技大款’来实现经济质的飞跃。”早在几年前,广东省委领导就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最紧缺的是高层次人才。

改革创新是人才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中央鼓励人才管理改革创新的政策导向,为试验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曾参与广东人才发展课题研究的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广东承担的使命,就是要在人才发展上找出一个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有机结合的人才开发新模式。”

另一个深刻的背景是,2011年南沙、前海、横琴开发同时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粤港澳合作的重点区域。南沙定位为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前海定位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横琴定位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

专家指出,三地联手共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不仅有利于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增强粤港澳区域核心竞争力、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更将为粤港澳建设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

“以点带面渐进推进,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创新,是改革开放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看来,南沙、前海、横琴面朝港澳、连通世界,背靠珠三角广阔腹地,辐射粤东西北和华南各省,影响范围广、带动能力强,其改革创新实践不仅能提升区域人才发展水平,也将对全国人才工作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建成什么样?

构建自由开放的国际人才港

“仿佛让人看到了深圳初创的景象。一张白纸,从零开始,可以画最美的图画。这里将来又是一番沧桑变化,令人期待。”站在前海繁忙的工地前,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前海、南沙和横琴是珠三角保存完好的“处女地”,传统观念束缚少、改革成本风险低,更加具备创新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的良好环境。填海而成的前海,是国务院批复的最小的功能区,却引领着深圳的未来;南沙地处珠三角的地理几何中心,却仍保留着广州面积最大的湿地;与澳门隔河相望的横琴,几年前还是一片蕉林绿野。

在一张“白纸”上画图,最需要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定而动,精耕细作。

广东省提出,要把三地打造成为国际高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区、人才引领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粤港澳人才紧密合作先导区。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也是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试验区的一个鲜明特色是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产业集群集聚引导人才集群集聚,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三地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分别出台了人才行动计划:南沙拿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的4%建立人才专项资金,重点引进航运物流、高端商务、高端装备技术、社会管理等专业人才;前海设立股权投资母基金,突出引进金融创新、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横琴则重点引进旅游休闲、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中医保健等消费型服务业人才。

按照发展规划,到2015年,试验区将吸引集聚10万名国际高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紧缺急需人才,包括港澳人才在内的高端人才比重超过10%,人才贡献率接近50%。到2020年,吸引集聚30万名国际高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紧缺急需人才,包括港澳人才在内的高端人才比重超过20%,人才贡献率接近60%,成为自由开放的国际人才港、互利共赢的合作先导区、最具活力的创新智慧谷、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和人才引领的经济增长极。

试什么?如何试?

率先实施接轨国际的人才政策

“试验区先行先试要试些什么,如何试,试出什么成果,是我们谋划和推进试验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玉妹表示。

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创新制度设计,率先推出和实施接轨国际的人才政策体系,率先在深化人才管理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是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也是其历史使命。

据了解,国家此前已赋予了南沙、前海、横琴三地一系列“比特区更特”的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涉及贸易、金融、税收、通关、人才、教育、医疗、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为开展粤港澳人才合作做出了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同时,广州、深圳、珠海本身还拥有较大城市或特区立法权,改革创新的空间充满遐想。

试验区将借鉴港澳和国际先进经验,加大政策创新力度,着力在重大项目优先布局、财政资助、税收优惠、创业扶持、股权激励、国际教育合作、专业资格互认、便利通关、签证居留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最终形成与国际环境相仿、观念相通、文化相融的人才发展环境。

例如,引进国际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探索粤港澳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职业(执业)资格互认制度。现在港澳人才在内地提供服务,必须考取内地职称才能执业。但实际上,越是资质高的境外人才,越不可能来考证。这些关节打通后,港澳著名的医师和律师都可直接来三地“开店”。

“前海不仅仅是创造GDP,更重要的是为改革开放积累一些新鲜经验,在人才政策设计过程中,我们突出对先行先试政策的探索。”前海管理局人力资源处处长李锋介绍说,在国务院批复的7项25款政策清单中,直接涉及港澳及外籍人才在前海发展的政策就有3项8款,其中许多政策都打破了现行人才管理制度的“天花板”。

前海管理局自身就是个改革的产物。它是目前国内比较少有的“法定机构”,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政府组建的开发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享有独立的用人自主权,工作人员也没有行政级别,“想钱的莫进来,要官的请出去”。

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谭均透露,目前南沙正积极在个税补贴、港澳往来便利化、职业资格互认、股权税收激励、社保可携带等方面探索创新,给予高层次人才VIP医疗保健待遇、建立国际学校,全面建设人才幸福港湾。

国务院批复赋予横琴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同意其实行“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的分线管理模式,为港澳人才在横琴就业、居住和自由往来开辟绿色通道。

试验区的探索才刚刚上路。

改革的道路总是充满艰辛曲折,但这里的每个人都充盈着改革的决心和豪情。诚如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所说:现在看到的前海是一片空地、一片海洋;过不了多久你看到的前海将是一片希望、一片繁荣。

链接

三地行动计划

广州南沙

目标:到2015年,全区累计聚集国际优秀创新创业人才5000名,其中,海外人才占比超15%。到2020年,全区累计聚集国际优秀创新创业人才10000名,其中,海外人才占比超20%。

措施:实施试验区个税补贴、港澳往来便利化、推行职业资格互认、试点股权税收激励、实行社保可携带等7大项政策,给予高层次人才VIP医疗保健待遇、建立国际学校。

亮点:推行“一试三证”,考生通过一次鉴定考核可同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香港澳门官方资格证书及国际权威认证资格证书。同时,港澳地区的建设、医疗等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持港澳地区许可(授权)机构颁发的证书,可在南沙新区“通用”。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可以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研发技能等人力资本作价出资、入股,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的80%,并实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深圳前海

目标:到2015年底,实现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超过5万人,人才贡献率居于亚太地区领先水平;用3年时间累计引进50家以上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管理或业务总部。

措施: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和互认、设立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探索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吸收香港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前海法庭人民陪审员。

亮点:取得香港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可在前海直接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专业服务。引进香港及国际资质认证和考试机构,鼓励国内人才取得国际专业资质。探索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发展需要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享受内地与境外个税负差额补贴,补贴部分免征个税。

珠海横琴

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的人才服务体系,高端服务业人才、新型社会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等人才总数达5.4万,人才投入不少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

措施:建设“无障碍创业”环境、设立创业快速通道、到横琴新区工作的港澳籍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可直接确认、与香港澳门合作开展证书认证试点、医疗卫生教育居住等国际化服务。

亮点:港澳人才到横琴工作,其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可直接确认。与香港、澳门合作开展“一试双证”、“一试三证”证书认证试点,实现一次考试可同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港澳地区职业资格证书。与境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等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社区,创建2-3个“国际化社区”示范区。引进港澳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医保政策、医疗保险机构费用结算等方面与港澳衔接。探索健全高层次人才及紧缺人才补充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实施“横琴居住证”制度,对在横琴工作纳税的海外人才,凭横琴居住证可免工作签证。

《中国组织人事报》(记者刘祖华)2013年1月18日

时间:Jan 28, 2013 9:10:00 PM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