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美容师”调查

作者: 时间:2018-05-03 点击数:

美丽了城市,让他们也拥有美好的未来

——基于广州市环卫工人的调查

调查人:谢建社(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清晨,当人们还沉浸在朦胧睡意之时,无数环卫工人就已经上路了。披星戴月,他们在辛劳中迎来了城市的黎明。烈日下,风雨中,他们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被亲切地称作“城市的美容师”,誉为“马路的天使”。维护优美清洁的城乡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离不开千千万万的环卫工人。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就是尊重和关爱我们的“家园”。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城镇环卫从业人员有400多万人。他们栉风沐雨,任劳任怨,被誉为城市的“美容师”、“马路天使”。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环卫工人的生存发展状况如何?他们享有的福利待遇如何?怎样才能让他们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环卫工人一线,开展了3个多月的实地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发放环卫工人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97份,回收率达99.5%。

生存与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在第一线的环卫工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他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不容乐观。

⒈环卫工人年龄偏高且文化程度偏低

在调查的样本中,17—29岁和60岁以上的分别占调查样本总数的0.8%和1.2%,51—59岁占8.1%,在45—50岁和30—44岁这两个年龄段分别占38.2%和51.8%。

环卫工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安全意识薄弱,初中文化只占受访者的56%,相当多的受访者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加上安全意识薄弱,交通事故和风险事件在他们身上频现。

⒉环卫工人女性偏多且多为非户籍人口

环卫工作的特性决定从事环卫职业多是女性。从调查统计情况看,男性所占的比例为39.6%,而女性所占比例高达60.4%。

调查发现,在广州市环卫工人中有87%的是非广州市农村户口,有4%是非广州市城镇户口。而拥有广州市本地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6%和3%,且多为体制内人员,属于管理层。

⒊环卫工人收入偏低且住房偏贵

无论三九寒冬还是三伏酷暑,无论刮风还是雷雨,环卫工人都要工作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以保持城市街道干净整洁。然而,他们所得的薪水却与辛勤付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广州市调查报告指出,资金投入不到位成为目前环卫工作存在三个“不到位”之一,十多年来招标都是价低者得,政府出了钱但是否用到环卫工身上没有监督,环卫制度不到位,环卫管理不到位。

本次调查发现,76.4%环卫工人每月的实际工资(包括加班、夏季的高温补贴费或重要节日慰问金)主要集中在1500—1900元的范围内。拿着如此低的工资,环卫工人在广州生活是比较困难的。环卫工人的工资多少才能适应城市生活,通过调查行人对环卫工人工资的看法可知,有61.19%的行人认为环卫工人的工资应该高于2000元,其中2000—2500元占33.3%,2500—3000元占18.27%,3000元以上占9.62%。

居住条件差是环卫工人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由于环卫工人80%以上来自外地,因此,87.6%的环卫工人需要租用房子。为节省开支,他们往往选择一些环境条件差、地理位置差、卫生条件差、安全系数差的便宜房子,有的房子低矮简陋、室内不通风、面积较小,煤气灶台在床边,吃喝拉撒在一起。

在调查环卫工人现阶段所面临的困难时,93.7%的环卫工人认为“收入太少,生活艰苦”;75.4%的人反映目前“住房困难”;72.0%的人表示从事该行业后“被排挤、歧视,不被尊重”;61.8%的人认为“工作缺乏安全保障”;47.6%的人表示自己“离亲人太远,情感孤独”;还有20.1%的人表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当前“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⒋环卫工人工作时间偏长休闲时间无为

调查中,99.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以上,仅有0.2%的反映工作时间低于8小时。

调查结果显示,环卫工人的休闲时间安排情况是,86.4%选择照料家庭,13.4%进行看电视或跟朋友聊天等简单的娱乐消遣活动,21.1%做兼职,仅0.6%的环卫工人会利用休闲时间进行学习进修。

调查显示,83.9%的受访环卫工人从未参加城市的娱乐活动,12.0%的受访者表示较少参加,3.3%表示偶尔参加过,经常参加的仅占0.8%。

梦想和期盼

职业认同感、城镇归属感是环卫工人发展的前提条件,认同感和归属感越强,他们融入城镇的价值越大。环卫工人对于文化知识的渴求强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融城素质的提升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

⒈提升认同感

在难以被城市接纳、收入微薄、生活质量偏低、居住条件极差等因素的综合困扰下,环卫工人失去对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向往,这些都将影响整个环卫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环卫工人期望提升职业认同感。环卫工人工作在城市的一线,工作辛苦,劳动时间长,收入偏低,更重要的是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且受歧视的程度有增无减。调查发现,37.2%的环卫工人表示选择这份职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很难从事其他工作;还有23.7%的人是因为这份职业能为其提供社保;只有3.8%的人是出于喜欢这份工作,认为其有意义才选择的。需要说明的是,多达39.5%的环卫工人表示想从事其他工作,不愿意继续当环卫工人。

第二,环卫工人期望提升社会认同感。调查显示,74.1%的环卫工人认为社会公众对其不尊重、排斥和歧视,63.5%的环卫工人认为自己与工作所在地的城市居民之间的相处情况一般甚至不满意,74.8%的人则表示与上司或领导之间的相处情况一般甚至不满意。

第三,环卫工人期望提升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是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基础。环卫工人如果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就可以设计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顺利生成职业认同,从而有助于其个体成长,增强社会认同。而目前环卫工人普遍缺乏自我认同,使其职业认同与社会认同不能同步发展,阻碍了他们适应并融入城市的进程。调查发现,62.8%的环卫工人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较低或者很低。

受传统价值观念的误导,人们对环卫工人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偏差。一是人们对环卫工人的工作认识有偏差。一些人仍然把环卫工人的工作当成是简单、低级、单一的工作,忽视了环卫工人工作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甚至出现了对环卫工人劳动成果不尊重、肆意践踏其劳动成果的不文明行为。其实,今天的环卫工人除了日常维持街道清洁外,还肩负着城市管理、文化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等全新的工作使命,他们的工作不再是像以往那样单一,环卫工人的工作已呈现出复杂化和繁重性的特征。二是人们对环卫工人的身份认识有偏差。许多人仍然将环卫工人的身份与其工作中的某些浅层特征进行简单的对等划一或固化。其实,环卫工人已成为城市文明的名片。

⒉加强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优抚安置等内容,它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环卫工人从事的是高风险职业,在社会保障方面应予以倾斜,特别是在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工资福利和住房等问题上,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调查显示,有10.9%的环卫工人表示用人单位没有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11.7%的人表示没有购买医疗保险,而高达75.2%的人表示用人单位没有为其购买失业保险,还有39.5%的人表示用人单位没有其购买工伤保险。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全体劳动者依法享有社会保险这一基本权利。然而,就在环卫体制改革之后,许多竞标上来的企业在承包管理过程中,为获取更多的利润,纷纷减少社会保障这部分资金的支出,以牺牲环卫工人的利益为手段来谋求企业的盈利。许多环卫工人表示他们的福利存在明显的“缩水”。例如,在重要节日慰问品或慰问金的发放上,出现了以次充好、不按时发放等问题。调查还发现,一些承包企业利用许多环卫工人对劳动保障制度的认识不足这一缺陷,不依法为劳动者购买完整的社会保险,仅为环卫工人购买某一项保险,一些承包企业甚至用低额的意外保险代替原本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工伤保险,更有甚者居然没有为环卫工人购买任何保险。

⒊健全管理制度

2009年,广州市容环境卫生局被撤销,环卫领域有关职责划入新组建的城市管理委员会。这标志着广州市环卫系统由事业单位管理方式转为市场化管理方式。但有些环卫工人仍属于城管部门直属区街环卫保洁所。也就是说,广州的环卫管理包括两大类:一类仍是延续此前的事业管理方式,由保洁所或保洁队组成;另一类是市场化管理方式,将市政环保业务外包给保洁公司,这组人员所占比例较高。于是,出现两种管理制度,一是事业管理制度,其环卫工人享有的工资、福利都比较好,提供住房,过节有奖金,生活有保障;一是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着随意降低工资、加大劳动强度等问题,这背后是企业竞标环卫项目之下的逐利本能。正如广州市总工会2012年9月发布的报告所称,环卫工作市场化后,由于承包管理为公司中标,必然是价低者得,每个企业都尽力压低自己的劳动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环卫管理制度的重点在于就业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和人本管理等方面。在访谈中了解到,绝大部分的环卫工人是通过亲属、同乡介绍进入环卫行业的,只有极少的人知道如何通过正规的招聘程序进入该行业。这说明当前的环卫管理制度中的就业和招聘程序不规范。这种“同乡带同乡”的不规范上岗方式存在着两方面缺陷。一方面,这种上岗方式有着用人程序过于简单和偏向形式化的缺点。在当前用人紧张的环卫行业中,用人单位急于用人而仅凭介绍人的一面之词便匆匆吸收新人,缺乏对新聘人员的整体认识和把握而出现环卫工人随意上岗、离岗或不按程序离职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这种上岗方式长期发展下去将使招聘渠道过于单一,环卫队伍中会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由同乡搭档或亲属组成的团体,一旦出现问题,易于发生群体性事件。

在人性化管理方面,一线环卫工人反映,用人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并未意识到精神激励的作用。环卫行业的管理层人员很少主动与环卫工人进行沟通,这就阻隔了与他们之间正常的对话,更不用谈环卫行业管理层人员能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认可与鼓励,使得管理层和一线环卫工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互相了解,难以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因此,环卫工人期待增强管理力度,提高环卫工作质量,使保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为一线工人服务,创造优质的用工环境,健全管理制度。

对策及建议

环卫工人积极融入城镇,充分显现他们的价值追求。为了实现他们的价值,政府和社会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提升融城素质,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环卫工人顺利融入城镇。

⒈推进“人文关怀”,提升环卫工人的幸福感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理念。环卫工人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个群体,同样需要人文关怀,以激发环卫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一,建构环卫工人融入城镇的“组织关怀机制”。实践证明,培育环卫工人的社会组织,对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挥社会组织的枢纽型作用,积极培育发展、扶持孵化环卫工人群体的社会组织,提供专项服务,满足环卫工人多层次的需求。通过社团式参与,打破固有的以户籍、乡土、宗亲为标志的社交沟通模式,为培养融入城镇提供观念基础。

首先,探索环卫工人党建新路。逐步探索出一条“流动有序、管理有章、异地有家、本地有党”的环卫工人党建工作新路子。及时解决环卫工人入党难的问题,使环卫工人中的优秀分子“流动不流失”,环卫工人工作在哪里,党组织就建立到哪里。以劳务输入地和环卫工人工作点为依托,及时建立健全党组织,确保把每名环卫工人纳入党组织教育管理的视线之内。

其次,组建环卫工人新型工会。由于环卫工人流动性大,就业市场十分灵活,组建工会的形式也必须灵活。

组建和完善劳务市场工会。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力派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劳动力使用和管理的用工模式,组建劳务市场工会就显得十分重要。

组建和完善社区工会。环卫工人生活在社区,建立社区工会,解决一些零散的环卫工人入会难的问题。

组建和完善环卫工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实行会员从“环卫工人”中来,到“环卫工人”中去的路径,增强环卫工人自我服务的能力。环卫工人行业协会作为行业性非营利性社团组织,要发挥好它的监督职能。

第二,建构环卫工人融入城镇的“激励关怀机制”。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激励方式:

工作激励。工作激励是指通过把环卫工人分配到恰当的工作岗位,满足环卫工人自我实现和尊重的需要,从而激发环卫工人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科学方法。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到员工的专长和特点,发挥其潜能,对工作中出现的优秀事迹要借助栏目宣传、专题讲座教育等形式予以表彰和宣传,鼓励他们学习模仿,为行业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愿景激励。通过推行融入城镇愿景目标,使每个环卫工人既有预期目标又有现实压力,从而产生融入城镇的强烈动力,并努力创造条件。

示范激励。通过业内先进单位和优秀员工的行为示范、敬业精神来正面影响环卫工人。

尊重激励。尊重环卫工人的价值取向和独立人格,借助节日特别是环卫工人节等契机,积极营造节日氛围,同时配合宣传教育工作,号召全社会关爱环卫工人,让他们有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

参与激励。政府与企业领导者要充分尊重、信任环卫工人,让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工作与生活建议,从而提高环卫工人的主人翁参与意识。通过民主参与、政治参与和服务参与,形成环卫工人对城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进一步满足他们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出环卫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物质激励。对贡献突出的环卫工人给予一定的奖金、生活用品、生活福利、保险,甚至住房奖励。

荣誉激励。对表现突出的环卫工人在全社会进行公开表彰,如会议表彰、发荣誉证书、上光荣榜,进行家访慰问,组织游览观光、疗养、外出培训进修等,从而营造出尊重环卫工人贡献的社会氛围,让其感受在城镇实现自身价值的荣誉感,体现城镇人文精神的感染力和包容度。

⒉推进“素质教育”,提升环卫工人的使命感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对环卫工人的工作要求会越来越严格,如今的环卫工人不仅是城市保洁者,而且还是维护城市文明的使者。因此,必须强化对环卫工人的知识技能培训,提升环卫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强化对环卫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在培训内容上,应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培训。要在安全知识教育、岗位技能提升和危机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对环卫工人进行培训。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应注重形式的创新性。可根据环卫工人知识文化水平、年龄分设培训课程,利用电化教学、现场模拟示范等方式进行培训,力求达到培训的最优效果。此外,在对环卫工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中,用人单位必须做到落实岗前培训,注重职业定期培训,加强对环卫工人的培训考核,确保环卫工人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和方法。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环卫工人的知识教育。一是要通过宣讲会、座谈会等多样形式就环卫行业、环卫体制改革的情况对环卫工人进行宣传教育,使环卫工人加深对环卫管理的了解。二是要对环卫工人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要教育环卫工人合法维权以及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从而使得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利益诉求得到更好的保障。

⒊推进“公共服务”,提升环卫工人的归属感

第一,建构环卫工人融入城镇的“公共服务机制”。环卫工人融入城镇的关键在于建构“公共服务机制”,“公共服务机制”是推进环卫工人向“新市民”转变的重要机制。目前,一些城区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仍难以覆盖到环卫工人身上,比如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社会救助服务、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实物或租金补贴为主的政府补贴性住房安排、以教育资源为主的政府公办学校平等就学机会等。因此,有必要建构环卫工人融入城镇的“公共服务机制”。一是建构环卫工人平等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机制。二是建构环卫工人子女接受教育机制。三是建构环卫工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

第二,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助推环卫工人融入社区进程。一是建立“环卫工人之家”,为环卫工人开展社区活动、个案辅导以及小组工作,提供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积极帮助环卫工人解决心理和生活问题。二是设立“趣味学堂”,为环卫工人开设如手工学堂、文化技能培训班、棋艺康乐社等可供其自行选择的活动场所,从而丰富环卫工人的文化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志愿者服务机构作为社会公益性的组织,对协助城市管理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可以建立一支针对环卫工人的服务团队,引导社会公众支持环卫事业及关心帮助环卫工人。志愿者服务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在街道举行“每周小扫除、每月大扫除”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志愿保洁服务当中,让社会公众体验环卫工人工作的艰辛。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宣传和呼吁社会公众关爱环卫工人、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转变社会公众对环卫工人传统的刻板印象,提升环卫工人的社会形象,让环卫工人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Apr 19, 2013 11:37:00 AM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