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应介入护航流浪儿童

作者: 时间:2018-05-03 点击数:

家暴是“赶走”孩子元凶

广州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协会会长廖新华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能否陪伴,对孩子影响深远。但对于经济状况差,父母劳碌奔波的外来工家庭来讲,这种爱又是奢侈。“清洁工很辛苦,早出晚归,和孩子交流情感的机会很少。”他说,即使如此,他还是要提醒类似家庭,要适当抽取时间,与孩子平等互动,对孩子的错误,不能简单粗暴对待,尤其是不能使用家庭暴力。“儿女身上的错误,大多数与家长的教育有关,不能一味责罚孩子,要检讨和反思自己的行为。”

“亲情缺失最容易让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所以看到问题,不能使用暴力,暴力是赶走孩子的元凶。”他还特意推荐该协会与儿慈会童缘项目合作的公益项目“雏鹰计划”,“这是一个纯公益性质的活动,服务对象就是随父母迁住在广州的问题儿童,我们会免费提供心理介入辅导,跟踪服务一年,尽最大努力让他们走上正轨。”

社工应介入护航流浪儿童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汤秀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流浪儿童问题。她认为,流浪儿童多来自于贫困家庭或问题家庭,而申家的情况,兼而有之。“家庭贫困、子女多、父母素质相对较低,且常以简单粗暴方式对待孩子。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孩子外出流浪。”她说,从关心和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讲,秀东的父母显然缺乏方法,深究因由,是缺少家庭理念教育,缺失家庭婚姻的管理与培训。“很多人不会做父母,对生命,对教育,对陪伴与培养孩子的责任淡漠,或者说,他们对孩子的未来没有想法,太随意。这种失责不仅影响孩子,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汤秀娟说,目前社会力量、专业职能机构在流浪儿童救助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事实是,家庭教育力量,是其他力量无法取代的。“如果不能解决家庭问题,这些孩子还会重返社会,这也是儿童救助保护制度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不解决,此前努力,就是徒劳无功。”

对于流浪儿童,例如申秀东,汤秀娟建议在他们回家后,“以社工介入的方式来护航,或者叫补救。社区有流动人口社会服务中心,有专业社工,需要他们介入来帮扶。通过他们的工作深入家庭,指导或辅助家长教育和引导孩子,从外部力量保护孩子,杜绝孩子再次流浪街头。”她也希望学校、妇联甚至邻里之间都可以协力推动,帮助申秀东顺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温情提示】

如果您是孩子的亲人,或是可以为“寻亲”提供线索的知情人,请拨打本报“天天公益”热线电话020-87776333,或儿保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20-82266873。愿每一份爱心都可以凝结成中秋的月光,照耀人间最温暖的亲情。

(来源:新快报2013年9月6日)

时间:Sep 22, 2013 9:34:00 PM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