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社会学视野考察灾害问题

作者: 时间:2018-05-03 点击数:

“当自然灾害伤害了人的生命、财产,就不单是自然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进入当代以来,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由自然科学进入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认知阶段。”河北联合大学教授王子平在接受采访时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突发性公共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学界更加重视从社会学视角对各类灾害进行理论考察,灾害社会学得以快速发展。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谢俊贵介绍说,灾害社会学在国外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该学科在我国逐渐兴起,近年来成为备受重视的研究领域。

随着对社会灾害认识的不断加深,灾害社会学研究者不再停留于对一般知识的梳理,而是努力开拓新的领域,如重特大灾害社会风险演化机理研究、灾变危机管理的社会协同问题研究、防灾抗灾中的社会工作研究等。

当前,灾害社会学领域的成果逐渐增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段华明所著的《城市灾害社会学》即是其中之一。但在接受采访时,他也表达了对该学科发展的困惑:城市灾害社会学是灾害社会学与城市灾害学交汇部分的融合、展开和深化,但不是两个学科的简单相加。

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城市灾害社会学为城市减灾拓展了思路,但当前的研究面临一些问题。谢俊贵认为,解决这些问题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灾害与人类行为的关系;二是灾害与社会进化的关系;三是灾害与社会风险的关系;四是灾害与社会管理的关系。

今后灾害社会学研究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谢俊贵表达了自己的期待:一是理论体系化。当前灾害社会学研究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将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害社会学理论体系。二是课题现实化。我国灾害多发,针对现实设置课题、深入研究,意义重大。三是方法科学化。目前,灾害社会学研究多属于探索性研究,多数研究成果只是表达一种观点或表述某种策略,科学的、实证的研究成果较少,各种社会运行模型的建构尤其薄弱,必须尽快改变这一现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翟江玲)

时间:Mar 8, 2014 5:34:00 PM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