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一些博硕士论文质量下滑明显,“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严谨风气似乎正渐行渐远。“博硕士大跃进”现象,让很多学者担忧中国学术继承人的质量会否“一代不如一代”。基于一些博硕士论文质量下滑明显的现象和研究生教育存在的某些话题,《中国社会科学报》推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系列报道”,我院院长陈潭教授作为“系列报道之六”的受邀专家之一接受了记者张军妮的书面采访。
博硕士论文质量下降凸显了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表示,如今这种“生源末端化、教学低端化、指导粗放化、论文粗劣化”的不正常高校学风现象正在撕裂中国的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改革滞后、就业蓄水池效应递增、权学交易的不正之风成为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的外在原因;学位布点过多过滥、研究生扩招数量过多、指导教师门槛过低以及论文质量评估的软约束则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加强制度层面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陈潭提出,可以通过邀请海内外评估专家进行第三方评估,建立动态的学位点末位淘汰制度;完善学位论文质量检查的红黄牌制度,对论文质量工程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实现“零容忍”,建立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学位点捆绑受罚制度;建构动态的研究生指导教师筛选制度,导师资格的取得要根据申请者所受的学术训练程度、学术论文代表作水平而确定;实行优秀学位论文重奖制度,加大优秀学位论文奖励额度,同时建立论文评优专家资源库,让专家保持独立性、动态性和零瑕疵。
(参阅:《莫让不良学风撕裂学术未来》,记者张军妮,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28期,2012年7月11日A-02“资讯”版)
(供稿: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办 编发:李静)
时间:Sep 7, 2012 1:07: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