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成立以来,学科建设取得了空前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综合起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目前还存在着学术概念需力求精准、学科边界需更加明晰、研究方式需重新转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学科建立时间较短,许多理论问题未及充分争鸣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复杂性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使学科具有不成熟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队伍自身存在着“短板”等,因此,需要从增强自觉的学术精神、谋求学科的规范发展、建立学术的争鸣机制等方面入手,解决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学术概念;学科研究队伍
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式建立,从此走上了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发展道路。在不到30年的短暂实践中,学科建设获得了空前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经验积累与理论探索、理论形成与开拓、理论发展与创新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但是无庸质疑,学科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拟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对学科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检点对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检点是批判性的、反省性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自觉反思意识,批判的目的是澄清问题;同时它又是建设性的,它要求我们不仅找出问题,还要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目的在于明确努力方向,知所取径。
一、问题检点
1.学术概念需力求精准
在学科话语系统建构过程中,基本范畴和概念系统占据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诞生以来,在理论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学科特色的学术话语,如思想和行为、内化与外化、言传和身教、疏通与引导、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等,这些基本的学术话语已经逐渐为学界内外所使用、所认同。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学术话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本概念、范畴的严谨度欠缺,自洽性不足。在一些重要的教科书中,有些基本概念的涵义没有做到贯通一致,在同一本教科书、同一部研究专著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其涵义所指大不相同。一些基本范畴的使用随意,一些重要概念带有较大的含混性。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根本方法、原则方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根本原则、具体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法论等概念的区分缺少严格的、科学的界定、阐释和区别论证。因而不同的研究者虽然使用相同的概念,但是对这些基本概念涵义的理解却不一致、用法也不统一。由于概念的混乱,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难求专业精深,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难以获得实质性的进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术语的随意使用、随意替换和有意无意的混用倾向,正在危害着学术的严谨性和严肃性。
2.学科边界需更加明晰
每门学科都应有自己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研究边界清晰、研究领域相对明确是学科之间区分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科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研究哪些领域,这一问题在学界需进一步统一意见。
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边界不清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学科向外开拓研究领域迅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疆域过宽,主干学科发展受到制约,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其突出表现是毕业论文选题过于宽泛。通过对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调研和整理,发现有些学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已经超出学科的研究领域,有些毕业生论文的选题偏离学科甚远,有些选题甚至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毫无关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向设置随意。通过对一些招生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招生方向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科研究方向多种多样,与其他学科重叠现象严重,有些方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关系并不紧密,如“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研究”、“社会主义治国理论”等现象普遍存在。
研究生论文选题和研究方向设置,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学科而言,研究边界模糊,没有较为明晰的研究边界、盲目的论域扩张,看似学科发展红红火火,实则存在着较大隐患。
3.研究方式需重审与转换
研究方式的重审与转换是成熟理论通常的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学科研究的日渐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着研究方式的重审与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式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是理论式研究。即从抽象的、理论的层次和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研究。目前,理论研究这种对学术探索活动起重要作用的方式并没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借以指导其研究活动的“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学科建设共同关注的核心理论问题尚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和清理;部分专业研究者陶醉于自我思辨,从概念中来到概念中去,论题越来越玄、论证越来越繁琐,越来越小众化;一部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博士生中有一部分是在职攻读,对实践中的问题还没有从经验中进行理论抽象和理论思考的思维习惯,研究论文缺少理论的视角和理论的深度。
二、问题式研究
注重从实践的、实证的、实效性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和管理部门,多采取经验概括、案例分析、工作总结的研究方式。目前,真正占有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多角度的“以问题为取向”的实证分析较少,且理论提升不足,普遍推广性低,应用性不强。
以上两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式各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也都存在着自身潜在的、隐性的不足。二者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处理好把握理论与面向现实、借鉴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谋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之外,主要是学科发展的历史短学术沉淀不足、学科的复杂性使学科发展举步艰难、研究队伍存在着“短板”等原因。
1.学科建立时间较短,许多理论问题未及充分争鸣讨论
一是一些领域、某些问题,没有形成研究者群体。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反复读到的只有少数学者的文章。二是研究领域遍地开花,研究问题没有向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集中。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快速发展使学科的科学研究彰显局促。据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全国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3个,思想政治教育44家,一级学科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53个。[1]大批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建立,对学科发展充实了生力军,从长远来看,必然会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蓬勃发展。但是,每年大量的教学工作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研究精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论坛滞后于讲坛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许多事关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长期搁置,无暇理睬。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复杂性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使学科具有不成熟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复杂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看,它是在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科;二是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言,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极其丰富;三是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而言,他们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特征,各项需求和精神生活具有多样化、综合性;四是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而言,涉及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内化、外化、反馈等环节,由观念到行为转变的不可度量性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复杂性、综合性特征在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广阔舞台的同时,也提出了颇多挑战、要求和问题,需要学者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继续不懈求索。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队伍自身存在着“短板”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这支队伍中的大部分导师是热爱这个专业的,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呕心沥血、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心力和智慧。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发展,与他们全力以赴的奉献精神分不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研究者“出身”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其他学科或自然科学学科。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中,固着于原有学科的思维方式。由于各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不同,对学习者的思维训练不同,使出身于不同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多少都带着他们原有学科的知识背景、原有学科的思维习惯的烙印。对原有学科思维方式的熟悉,使他们轻车熟路地运用原来学科的概念诠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问题,用原有的知识系统架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我们从现在所使用的教科书和读到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专著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些研究者所具有的原有学科的思维习惯和知识系统。一个学科建立的初始阶段的“借鉴模式”不可避免,但是,这种情况应该会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渐形成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色的话语体系、专有的概念系统、独有特色的研究方式慢慢地溶解和替代。
有些研究者(包括一些博士生)对学科的价值认同度不高,他们虽然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信心不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不能构成一门学科。因此,时常“身在曹营心在汉”。显然,没有对学科的热爱与对学科价值的关注和认同,希望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大发展是一句空话。
三、对策思考
1.增强自觉的学术精神
学术精神的本质是崇尚真理、讲求科学,在科学实践和论证的基础上发现真理、发展真理,在学术批判中推陈出新、创新知识。因此,学术研究需要研究者认真求实的学术精神、严谨严格的治学风格。学术研究于研究者不仅是职业,也是事业和志业,研究者对学术研究需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做到端正学风,求真、求实、自省、自警,尊重学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只有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学术责任,聚焦关乎时代发展的大问题,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工作并重,学科建设与政策建言同行。通过自己的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繁荣;扫除研究中的随意、空泛、庸俗等弊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品位、文化品位,不断推陈出新、返本开新,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反思、批判、自省,树立学术创新意识,力戒浮躁心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2.谋求学科的规范发展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已经开始从粗放式、自发式、经验式的发展转向精细化、自觉式、科学化的规范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提倡规范发展,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应该具有相对明晰的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相对固定的研究领域和相对明确的研究方法的需要。提倡规范式发展,就是在学术活动过程中遵守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则。规范发展才能遏制学术混乱与无序,才能繁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原有基础上更系统地发展。
谋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范发展,需要处理好学科的独立品性与借鉴发展的关系。一要有“学科意识”。所谓“学科意识”,是指研究者和学界同仁需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学科的高度予以建设与对待,将之作为学者的学术基地和精神家园,避免随意突破学科边界、混淆概念、刻求新意的学风;二要打破学科壁垒,不能有“门户之见”。所谓打破学科壁垒,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者需有博大的胸怀、开放的视野,借鉴其他学科的有益成果,开拓国际视野。在有效“整合”中实现创新,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自身规律的认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独立的学科体系。
3.建立学术的争鸣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匮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批评不多,围绕某一重要问题展开学术争鸣更少,研究者经常的状态是忙于自己观点的阐述,无暇旁顾,可能也与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一问题有关。真正的学术争鸣是着眼于学术繁荣和学科建设,心平气和地切磋。就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而言,理论讨论阻隔、学科建设争鸣不足,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缺乏应有的活力。许多学科发展的历史启示我们,真理经由争论得来。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是推进学术发展的关键步骤,没有学术观点的碰撞和交锋,学术的繁荣和增进共识是不可能的。缺乏学术批评和学术争论,不仅导致了学术的平庸和困顿,而且抑制了学术创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谋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水平离不开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应保持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宽容的学术心态,积极进行学术商榷和深度交流,达到充分的学术探究、思想交锋、平等对话,互相取长补短,避免曲解和误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在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中才会以更高的学术品位呈现于学林。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处于初建阶段。一门学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众多研究者长时间的努力和携手共进。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经过学界同仁近30年的系统建设和努力,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就历史长河而言,这不过是短暂的瞬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涉及的许多重要问题刚刚开始在学科层面上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对象、学科性质还在讨论,学科建设的许多核心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处于初建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毕竟刚刚起步不久,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尤其是切中中国现实的、为中国大众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仍需要加强建设,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晓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复旦大学举行[J].思想教育研究,2008(7):78.
(供稿:公管学院研究生分会学习部 编发:何聪颖)
时间:May 5, 2011 11:59: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