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吕跃)5月19日下午,我院访学团来到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办公楼,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副书记赵晓慧老师、辅导员谭超老师及团委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分享交流会。
在分享交流会中,我院学工办主任谢玲老师与公共事务学院的辅导员谭超老师分别先对各自学校及学院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进行汇报。随后,在学生工作、社团工作、教学问题和教学理念等等众多方面,两院师生纷纷积极就自己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谢玲老师发言
对于访学成员提出的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问题上,谭老师坦言“其实每个学院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但是有质量的讲座是经得起学生的考验的。”他提到,学校会经常举办跨学科论坛,邀请不同专业的老师就同一个热点问题发表各自看法观点。“当时1200人的场地,还需要出动警察来维持秩序。”这句话让访学团成员深刻意识到让学生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此外,谭老师给访学团成员详细讲解了导师制。所谓导师制,就是厦大学子从大一开始就有一名对应的导师,导师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进行指导,使其更快融入大学生活。此外,学院本硕博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也较为频繁,如学长学姐辅助计划,主要体现在课题小组,社会实践方面。

与会人员正认真做笔记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大学大一、大二的课程期末考核方式五花八门,令人耳目一新。学生会主席张超回忆起领导科学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时说道,“这门课的最后,老师要求学生去模仿一些领导,写剧本表演舞台剧。”在奖学金的分类上,单项奖学金的设立也让成员们感受到两校的不同。厦门大学单项奖学金是对在文体、学术科研奖、社会服务等方面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的。
交流会上,公共事务学院辅导员谭超老师以“爱”为关键字,围绕学生教育管理问题,讲述了厦门大学长久以来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爱学生”。谭老师表示,厦门大学在学生的饮食、住宿及贫困生资助方面一直投入大量资金,如所有饭堂的米饭和汤一律免费等。同时,谭老师还谈到,教育学生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品格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不是一味机械地教学。

我院赠送木棉花
这场持续接近两个小时的交流会结束时,访学团代表我院向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赠送绣着木棉花的广绣,对其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公共事务学院辅导员谭超老师也代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赠送我院礼物精美的青花瓷茶具。通过这次分享交流会,我院访学团加深了对厦大的了解,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厦大浓厚的学风。
(供稿:厦门大学访学团队 编辑:李东儒 图编:周卓奥)
时间:May 20, 2014 10:04: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