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健敏(右)采访陶铸女儿陶斯亮
11月8日,中国第九个记者节到来的日子,广大新闻网记者走近了一直记录着校园新闻的校园记者。见证他们无孔不入,各大晚会,各种活动,或手持相机,或肩扛摄像机,或奋笔疾书的身影;倾听他们紧张忙碌后的心音;记录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
一路走来,痛并快乐着
梁健敏 新闻与传播学院03级学生 学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05-06年团长 现为《信息时报》的记者
“记者,是痛并快乐着的。”梁健敏回忆起当年校园记者以及现在的记者经历,这样概括道。“记得一次采访刘树谦教授,当时我很害怕,在他办公室门口徘徊了好久都不敢进去。结果,刘教授很平易近人,我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从那以后,梁健敏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和被采访者是处于平等的关系,必须勇敢与被采访者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完成任务。
梁健敏讲述了她过去当校园记者的点点滴滴。在凌晨四点多起床跑大学城新通四线地铁新闻;为了不耽搁上课时间而通宵挥笔写稿;多次约采访对象却还是被拒绝……“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长征70周年赣州采风。当天稿子必须当天发,我们几个伙伴和老师在当地一家小网吧里写稿、发稿,甚至是深夜进村采访,有时要到凌晨2、3点钟。但我们都没有喊苦喊累,做为学生记者,我们必须第一时间把现场呈现给读者。新闻中心老师的严谨作风和严格要求,让我养成了守时习惯和很强的责任感。”
从过去的学校赣州采风活动,到现在的奥运时事报道,梁健敏坦言,这些年的记者经历,让她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面临着很多未知的挑战,让她拓展视野并更快地成熟起来。“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上,挑战与成长同在,每一个校园记者都该好好把握现在的学习机会,将来才能更好地面对日益紧张的就业形势。”这是梁健敏对自己校园记者生涯的概括,也是她对在校园记者这路上行走着的师弟师妹的建议和期许。
和新闻中心一起成长
陈倩 公共管理学院05级学生 公管学院新闻中心前任编辑部部长
提起自己的学生记者经历,陈倩说要感谢她刚进记者团时的部长唐兄。“在进记者团的最初一个月里,记者团因为搬迁,很多事务刚起步,团内比较混乱,我有些失望,在心里盘算着想退出。”
而就在陈倩想要放弃时,唐兄找到了她。“当时唐兄的一句话到现在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他问我:如果你的兴趣可以让你快乐,为什么不坚持?那刻我觉得醍醐灌顶。我想起报考的第一个志愿是新闻学。”就这样,陈倩留在了记者团里,一留三年。而今年开学干部换届交接时,陈倩哭了。“这三年来,我们记者团走过了很多,虽然现在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起码我目睹了它的成长。”
06年9月公管学院记者团从学生会独立出来,我校第一个院级新闻中心成立了。可作为院级的校园媒体,应该怎么走下去,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参考。对此做为主要干部的陈倩,不仅担任着学生记者的职务,且肩负一个组织的成长。“那时压力很大,对自己专业学习多少也有影响。在新闻中心的日子里有过徘徊犹豫的时候,但是始终坚持了下来。”

陈倩(中)采访军训中的新生
在陈倩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下,06年新生军训时新闻中心出了军训特刊,学院网站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陈倩说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到:一直以来,大家都在扶持中走过了每一个困难的时候。新闻中心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我想亲眼看着他成长。看着看着有一天我发现,原来我也已经长大。
三年来,陈倩和她的新闻中心一起成长着。如今在中央媒体实习的陈倩带着成长中收获的勇气继续为她的新闻理想努力着。
努力着去追逐梦想
欧阳琳 商学院06级学生 大一加入学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现任副团长 已连续2年获得“优秀学生记者”荣誉称号
“欧阳琳没有电脑,很多时候她都会在值班室利用电脑看新闻、学习、写稿,很努力。”
“对于大大小小的采访任务,欧阳琳从来都很认真地完成,从未耽误过交稿。”
新闻中心的同学们提起欧阳琳这样说道。“努力”“认真”是他们评价欧阳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她是商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但是却对记者这一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信息的收集,到派记者出去采访再到后来的定稿发布到校园网上,这一连串看似乏味的工作,却让她从中受益匪浅。
一有时间就往新闻中心钻的欧阳琳依然记得刚做学生记者时的万丈豪情,首次发表新闻作品时的喜悦;采访中第一次吃闭门羹、为一篇稿件来回奔波数次的辛劳也历历在目……在校报新闻中心,老师们的关爱、伙伴间的情谊,给了她温暖和力量;记者的经历给了她磨练和勇气,让她对事业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春节时,其他同学都纷纷回家了,欧阳琳却选择了留校做宿舍管理员并且和另一同学负责校园新闻的采写。别人在家享受春节,欧阳琳采访了学校迎春团拜会和春运中的学生乘务员,记录了雪灾里乘务员感人的故事。欧阳琳的日记这样写:“这几天的稿子,让我觉得似乎找到了感觉。一年多了,大器晚成的也早就成了吧。这时我慢慢发现,虽然累了点,但也有不少收获。看似平常的工作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合作,怎样做事省时又省力……”
欧阳琳说,会计是自己选择的专业,新闻是她的梦想,两者并不冲突,爱我选择的,选择所爱的,梦想之所以可贵,不在于梦想是否能实现,而在于追逐梦想的过程。
后记:虽然活跃在校园不同的媒体,但是他们个体所透露出来的符号语言---随机应变、顽强探索却是学生记者自己行动的最好诠释。即使在记者节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里,他们也在忙碌地关注着、采访着、记录着…… 校园记者用自己的笔记录着学校的历史,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跟随着学校发展的步伐。请让我们为所有热爱着新闻事业并为之努力着的记者、准记者、校园记者道上一声:节日快乐!
(来源:广大新闻网 编发:赖帝水)
时间:Nov 8, 2008 4:47: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