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经人介绍,我开始了在一家地方媒体——茂名日报社旗下的《茂名晚报》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涯。这只是一次很普通的认识实习,云雾不惊,波澜不起。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我逐步地成长。没有豪言壮语,只想轻描淡写,与大家分享我在报社的点滴记忆。
初进报社,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七月中旬进入报社大楼,茂名日报社旗下有两份报纸,《茂名日报》和《茂名晚报》。《茂名日报》是一份政治味比较浓的报纸,毕竟它是中共茂名市委机关报,由茂名市委主管主办。相比日报而言,晚报显得更加关注民生,集社会经济、文化、体育、旅游及百业商情等各种信息为一体。晚报可以发挥的空间更大,这也是我当初选择进晚报实习的原因。茂名不算是个十分发达的城市,能够同时发行两份在粤西地区较有影响力的两份报纸,也算是一个奇迹。
作为一名未受过完整系统新闻教育的本科生来说,我是怀着一颗对新闻事业热爱之心踏上实习之路的。但初来乍到,什么也不熟悉,最初的几天都是在报社里看报纸度过,感觉挺失落,现实和梦想很大差距。一直以为报社工作会很忙很忙,每个人的节奏应该会很快的,只是目前来说,我还感觉不到这种快节奏的存在,也没机会跟着老记者去采访。报社是讲效率和成果的地方,一个采访有没有实习生记者照样可以完成,与其这样,又有谁愿意多一个累赘呢?这样一想,也就心理平衡了。
没采访任务的时候,我就在各个部门里穿梭,帮忙打打杂,和报社里的人闲聊。渐渐地,和报社的人也熟络了,也大致了解了报社的运行情况。晚报主要分为采访中心、专题中心、编辑中心、编务中心、摄影中心和科教部这6个主要部门,有点类似学院新闻中心的架构,只是多了个编务中心和科教部,编务中心是负责接报料热线的,科教部是负责小记者团的活动和策划的。报社白天都很少人在,记者锋哥告诉我,一般情况下记者都不用呆在办公室,除了开会,有任务出就跟,没的话就自己出去逛,跑新闻。而编辑一般都是晚上上班,赶着排版,第二天早上报纸就可以和广大市民见面了。
在实践中感悟校园新闻与社会新闻的不同
因为和报社里的记者逐渐熟悉了,他们有采访任务时都会带上我,这让我觉得很感动。在学院新闻中心做了一年的记者和一年的编辑,我知道校园新闻和社会新闻的采写肯定会有所不同,但究其真正差别在哪里,是我没想到的。“社会新闻就好像是在讲故事,你主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就可以了。想社会新闻写得好,你必须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因为市民都是以看故事的心态去读报纸,我们就投其所好。”记者小夏姐姐这样告诉我,而习惯用平铺直叙的形式写校园新闻的我对社会新闻如法炮制,显然没有吸引力。
采访中心的何主任还提醒我:写社会新闻的时候不要过于直观地夹杂自己的思想在里面,这样的报道很不规范。在一些敏感性的报道里,稍不注意就容易犯错误。有一天和何主任去一个镇调查“大蟒蛇吞人”事件——一个网上疯传的假新闻,我们要做的是还原事实的真相。因为这一新闻给当地居民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在写稿的时候我还有感而发得写了一番自己的观点。第二天新闻见报时,我留意到原稿件后面的一小段评论被改了,原来是直接告诫市民要把握好言论自由的尺度,何主任改成引用一受访小男孩的话:“为什么现在的人说话就那么不负责任呢?”就这样结束。很明显这样比我用得好,给人有思考的空间。
其次,让我感受颇深的是,报纸新闻标题的设计。标题是一篇新闻的关键,用得好的话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和网络新闻最大的不同,报纸类的新闻很讲究主副标的运用。一直对自己设定新闻标题的功底比较满意,面对报社里的大记者,犹如“小巫见大巫”,饱受打击。采写的好几份新闻稿件的标题都给改了,如《羊角镇山尾村采岩场造成地陷,村民心中不可承受之痛》被改成《采矿造成羊角一房屋“悬空”?——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回填事主称一直无人谈赔偿问题》,《上万燕子齐聚新时代农场》被改成《万燕安居“新时代”——两个月来早出晚归为化州新时代农场添奇景》,《官渡市场发现一弃婴》被改成《2岁弃婴被遗弃路边——疑因说话障碍遭家人遗弃,目前已得到安置》……何主任也告诉我,报纸类新闻标题切忌文学色彩过浓,务必让人只看新闻标题就知道整篇报道的大致情况。因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除非对那一新闻事件很感兴趣,否则没人会花大段大段的时间去了解详情,所以报纸类新闻标题在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整篇报道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包含最大的信息量。
还值得一提的是,同题材新闻的较量。这种情况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媒体中比较常见,尤其见于一些娱乐八卦的报道,在地方媒体反倒少见。不过在实习这段时间,恰巧让我碰上了一回,实属幸运。那天和记者一帆哥到电视台采访,茂名财政局局长做客茂名广播电台的“民声热线”节目,回答百姓关于财政方面的问题,而我们的任务是将局长和市民谈到的一些热点问题整理成新闻稿。去到才发现,《茂名日报》的记者同行也在场,虽然都是茂名日报社旗下的报纸,但两份报纸都是比较独立的,同题竞技,我不禁捏了一把汗。第二天早上到报社时翻看《茂名日报》和《茂名晚报》,同是这个报道,《茂名日报》的标题是《市财政局领导昨作客“民声热线”时表示购买二手房需缴纳契税》,而《茂名晚报》的标题是《市财政局领导昨天作客“民声热线”解答热点问题 购二手房纳契税最低1%》,从百姓的关注角度和新闻的专业性来看,我知道,我们赢了。
记者,带着镣铐跳舞的职业
地方媒体的力量能有多大?如何在百姓和政府间寻找平衡?有人曾说过,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记者的职责是敏锐地去发现事实,忠实地报道事实,当好党和人民的口舌。好一句“当好党和人民的口舌”,只是,当梦想和现实相碰撞,你会发现,做一名记者,尤其是想做一名有良知有责任感的记者,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
在报社实习的短短一个月,我看到了很多的无奈,想起在我手上流产的新闻,唏嘘不已。2.3亿的拦河坝工程居然赔不起百多万的农田损失费;乡村学校烂尾楼存在十几年无人过问;某工商所乱收费乱罚款引起个体户强烈不满……还记得当时去某镇采访时,很多村民蜂拥而上地围着我们诉说着他们的苦难和不满。因为种种原因,那次的报道还是不能见报,让我觉得很对不起那里的村民,感觉自己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
做了十几年的记者吴大师安慰我说,这些情况,他们已经司空见惯了。记者的能力也有限,总的来说,《茂名晚报》算是茂名地区最大胆的一份报纸了。每每讨论到一些比较敏感性的话题时,摄记周大哥给我的回应是:还是小女孩一个啊,比纯净水还要纯。在报社,每一个选题都要经过总编的审核,通过了才能报道。更有一段时间,凡是涉及负面的新闻一律不准报道,而总编承受着来自哪里的压力?其实我们都知道。只能说,记者,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一个职业。
怀念那些人,那些事
一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很怀念在报社的日子。记者周大哥常将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干我们这一行啊,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迟,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乍一听,觉得很好笑,认真思考下,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我深深体会到“和时间赛跑”这句话,也很佩服报社里面的每一位记者。
吴大师,一个很勤快、敬业的记者,他是跑突发新闻的,如交通事故、火灾等。还是借用周大哥的话:但凡交通、火灾等事件,我们的行动理念是“与120同步,比119更快”。在吴大师写的众多报道中,我最佩服的是《茂湛高速公路3公里3小时3起车祸1死22伤》这一报道,无论从标题,还是从内容来说,他都无愧于“大师”这一称号。锋哥,一位很贴心的记者。在我第一次独自去跟关于日全食的报道时,特意发短信给予我建议和鼓励。何主任,带我出去采访最多的记者,教会我很多采访的技巧。周大哥,经常拿我开玩笑,无意间在他的论坛版块《新闻现场中的记者》看到这样一小段评价我的话:实习生小李,与我们一起外出的次数不多,但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问、记、拍样样中规中举,很有做记者的潜质……他是第一个给予我肯定的记者。还有那个自诩“我每天都不会缺少新闻”的很积极的报料人黎生和一起在报社实习的其他大学生,兆芳、春婵、景华、晓霞……
一个月的实习,一段成长过程,无论以后是否是从事记者这一职业,这段经历都令我获益匪浅。现在的我,偶尔还是会打开那熟悉的网页,浏览电子版的《茂名晚报》,看看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都在忙些什么。未来还会遇见他们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会怀念他们的,怀念那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供稿:公管学院新闻中心 实习编辑:王姝楠)
时间:Aug 26, 2009 3:04: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