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七月中旬起,我在湛江吴川市新闻中心做见习记者。时隔一个多月,实习已是 “曲终收拨”。返校,我看着实习单位写给自己的评语,看着总编给自己《实习总结》的批注,再看看从图书馆借来的新闻教材,禁不住遐思起那一段实习“进行曲”,仿佛余音绕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与新闻结缘
从专业对口的角度看, 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非新闻专业,本不会与记者这个角色有交集,而从小也没有“跑新闻”这个念头,一心只想走上三尺讲坛。但命运总爱给人生做一段插曲,或者说,老天爷就是仁慈,你有什么爱好他就给你什么市场。从小喜爱看新闻议新闻的我,跨进广州大学的大门后,没想到在毫无准备之下,在一次学生干部的招聘面试中被一位师姐引去面试记者职位,后来竟然被录取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既来之则安之,抱着“干一行,爱一行,努力活出自己的光芒”的心态,我便开始在校园新闻媒体这个舞台上恣意驰骋,在校信息中心和院新闻中心当学生记者到当学生编辑,一干就是两年。或许是选择引导了我,学生工作使我不仅比以前更喜爱看新闻,还喜欢上“跑新闻”的感觉。从挖掘新闻点,到调查采写,再到编发报道,最后到留意点击率与读者评论,我在这个过程中尝到“新闻有学、新闻有术”的验证甜果,也获得“做好 新闻,做 好新闻”的成就快感。两学年在忙碌中瞬间溜过,而我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当记者当编辑的感觉,但我也从来没有放弃当教师的多年梦想。
奏响“见习进行曲”
暑期将至之际,我便扣心自问:一心二用,恐怕两头不到岸。那么,媒体or教育,我到底要走哪一条路?更适合走哪条路?面对严峻的师范生就业形势,想到自己非新闻专业和中文专业的弱势,我该何去何从?听从父母或老师吗?但从来都是我的青春我做主的。况且,谁也不能明确地为你指对一条路。我又听了师兄师姐的就业历程,看了网上的择业就业指导,但我始终不能坚定地作出判断和选择。再想,对于选择嘛,有时候不是选择最好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么,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毛主席说过,不下水就学不会游泳。马克思亦云:实践出真知。如果我不走出象牙塔,尝试当社会媒体中的记者和走上讲台授课,那我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体会不到职场中当记者、编辑和当教师的真正要领和真实感觉的。体会不到,就没有依据去选择。于是,我决定把第一个依据放到暑期的支教实践和记者实习中寻找。支教历时5天,实习历时20多天。其中,我更加注重记者实习。
在探索新闻媒体就业之路上,如果说在广州大学的学生记者经验是意外的前奏曲,那么在吴川市的见习记者实习便是有意的试曲。7月14日,带着在校的这段“引子“,我便开始“拨弦试曲”——见习报到前晚我便主动采写关于华师等五高校学生首次联合到吴川支教的新闻并投稿到吴川网。于是当7月15日正式报到当天,总编看到我简历上写着的名字,便问了一句:“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好像在网站哪篇稿看到,你是否投过稿?”见我点头,他笑着说:“人没到,稿就‘捷足先登’呀!”当我告诉他见习的内容和决心后,便安排我跟着一个网编学习。从此,我便唱响记者见习“进行曲”。
实践出真知
在短短20多天的实习日子里,我共采写了十三篇稿,其中有7篇同时被登发到吴川网和《吴川新闻简报》(周刊)。除了采写报道,我在新闻中心办公室通过观察、聆教、开会等等,学到了稿件编辑、专题策划、图片处理、出报选文、报纸排版、报纸发行、媒体与广告商联系、网站栏目设置、网站后台操作、办公室人员和记者编辑的工作注意点等方面不少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边看边学中,我认识到自己自学的新闻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只是冰山一角,深感“腹俭”。如果要想当好一名专业的记者或编辑,务必要提高意识,尽快“充电”,不断实践。因为在当代,一个成功的记者特别是一个成功的编辑,要具备十大基本素质:一、政治家的头脑;二、新闻的专门家;三、杂家的学识;四、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气质;五、公关专家的活动能力;六、企业家的意识;七、未来学家的眼光;八、掌握外语;九、良好的身体条件;十、过硬的心理素质。
见习中,虽然只是一名编外的记者,但我通过和前辈们一起工作,也身感同受于专职记者和专职编辑,即使没有入木三分,也尝到几分酸甜苦辣咸。不面面俱到,就说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方面,当从一个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总结会议的采写报道中,挖掘出“高温且甲型流感盛行下,多数幼儿园暑期仍营业”和“吴川孩子溺水事件暑期为何频发”两个新闻点做调查报道时,我很开心。但当我在医院发现并一波三折地采写到关于一个婴儿两度被打麻醉针却苦等不到医生检查的新闻事件,成稿后被告诉要缓发,我那颗“体恤民情,为民请命,乐此不疲”的记者之心凉了一大块。三天后,当我发短信询问总编后,我心里又酸又甜,因为他的回复是“医院正在自查,很快给媒体和患者一个交代。媒体监督的作用是促进对方整改。见报只是一种手段。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后来我在从校图书馆借来的《当代报刊编辑艺术》一书上看到一些观点“中国的舆论监督报道,不同于西方新闻界的‘揭黑’‘扒粪’报道。报刊编辑在舆论监督的出发点要有高度责任意识。舆论监督的原则有‘毫不手软’‘与人为善’……”这时我豁然开朗并心悦诚服。
胡适说过,为学当如金字塔,既能博大也能高。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短短半个月的记者实习,我不仅学到新闻知识还在工作中遇到不少良师益友,个中滋味难以形容,但它真的是我面对两年后的就业之路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更相信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它依然能对我不无裨益。我永远不会忘记庞总编在我这次《实习总结》上作的留言:做人要老实,待人要平实,工作要踏实,新闻讲求实。这个理念是使吴川新闻中心一直保持团队作战的向心力。你能感受出来,不错,与之共勉。
路是在走的过程中才逐渐清晰的,也会越走越宽。在见习中,我认识到哪怕当不了专职记者,也可在其他岗位上兼任特邀记者或特约记者。在就业之路上,择业重要,做好就业的准备更重要。感谢这段见习经历,使我知吾所去,行所当为。
(供稿:公管学院新闻中心 实习编辑:王姝楠)
时间:Aug 22, 2009 2:59: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