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林,公共管理学院05级校友,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中心(现为公共管理学院新媒体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新传网记者团创始人之一,在大学期间进入广东体育频道和亚运会组委会实习,毕业后即在梅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先后任时政新闻记者、责任编辑,现为《梅州新闻联播》栏目负责人,梅州微闻联播公众号、梅州新闻联播官方微博运营负责人。
行管与新闻专业在魏博林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他成为了一个能将行管知识运用到新闻管理,亦能“妙手著文章”的新闻人。
魏博林上大一时,公管学院在新闻宣传方面已设置了负责采编工作的记者团和学生会信息部,记者团采集到的内容需要交给学生会信息部,业务链还不太成熟,无法适应繁荣发展的校园文化宣传需要,因此,公管学院新闻中心应运而生。
回忆起新闻中心的建立,魏博林说:“大家在一起都是以老带新,传帮带这样带出来的。”新闻中心能否发展起来,最主要的是传帮带是否用心做好。年级与年级代代相传,如果一个年级掉链子,整个组织的更新换代可能都会有问题,“我读大学的时候这个链条还是带动得蛮好的。”
作为当时学院新闻中心的一份子,学生活动多,摄影摄像必不可少,在当时,魏博林使用的是自己的相机。“没有觉得用自己的相机是吃亏的事情,因为有这么一个角色(让你)可以去拍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个陪伴魏博林大学生活的相机,在毕业时留给了师弟师妹继续使用。”
接受采访的魏博林
是否进入学生组织,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几乎是开学时思考的问题之一。谈到学生组织,魏博林表示,“选择一个学生组织,冥冥之中你会对它有兴趣。现在估计会有一定的心理矛盾,就是你加入前和加入后的反差,(学生组织)可能没有你加入前对它构想的那么好。我觉得更多的尝试去改变它,而不是我觉得不适合我就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别人能走到九十九步的时候就停止了,而你迈出了最后一步。在大学期间我没有再加入其他学生组织,就是把一件事做深了。”
拍摄纪录片的魏博林
在进入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之前,魏博林一步步积累,不断打磨自己,提高新闻综合能力。他曾与好友一起深入广西龙胜县的一个少数民族山寨拍摄纪录片《101寨主吴金敏》,一连十天跟着寨主进山沟,访亲民,策划、拍摄、剪辑都是亲力亲为;也曾根据在电视台实习的经历,将专业新闻运作经验运用到新闻中心中,以每集20分钟、两周一集的节目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在走向新闻的路上,魏博林做了许多尝试和努力。在走向一百步之前,第一步的迈出很重要,但不是所有人都敢于尝试并作出努力。魏博林说,“大学要有‘实验室精神’,大学允许犯错,但是要珍惜这种犯错的机会,少犯错,在犯错后要总结经验。”
在真正进入梅州市电视台工作前,魏博林参与过许多关于新闻媒体的实习工作。
他喜欢足球和排球,喜欢新闻,转到新闻学院后学习的是体育新闻。2008年11月,他进入广东新闻频道进行实习,参与电视体育新闻采编制作;2009年6月,他加入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在广播电视与媒体服务部参与亚运会竞赛场馆媒体中心的筹备工作,包括协助媒体功能用房、记者看台席和信息终端规则等工作;2009年11月,被亚组委推荐到第18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组委会,全程参与赛事筹备和组织工作,并在赛事期间担任记者看台席主管,带领志愿者一起为亚洲各国的媒体记者服务。
魏博林提到,在这些实习过程中,他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事,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事物,而且让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更加深入认识了新闻工作,扩展了他的专业视野。在亚组委实习的那五个月,也成为了他大学生活中最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在进入了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之后,魏博林经常会跟实习生打交道。“实习很重要,但是不用太急,后来我是大三才去实习的”,他坦言道,“我常对实习生说,来了的第一个月就是看、观察、思考。”在实习时,进入一个组织通常不会被分配到重要的事情,“看”是魏博林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实践学习,实习最终还是学习。”
在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中,魏博林负责《梅州新闻联播》栏目,和他在大学所学习的行政管理和体育新闻两个专业有关。谈起专业学习时,魏博林说:“行政管理对我影响太大,如果没有读行政管理就没有去读新闻,当时读了行管又当了学生记者,这(两者)就发生化学反应。”
然而,做好新闻,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学四年,魏博林在不同领域都进行新闻管理的尝试。制定新闻中心的规范行为手册,规范稿件的命名、图片储存和文档的管理;对网页栏目进行详细分工、统计网页的点击量。“规章制度都是必要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是必要的),大家按照规范去做,不然不成方圆,就乱了。”不仅如此,借鉴以往的实习经验和行政管理知识,魏博林在工作后,也将在新闻中心的学习所得运用到稿件的体系化管理中。
分享会后的大合照
公共管理学院开启了魏博林的新闻之路,大学到工作,春秋十几载,魏博林与新闻一直如影随形。在他的新闻人生的一百步里,魏博林从未停下,一直在前进。
责编 | 赖新怡 梁茵岚
摄影 | 潘嘉富 唐朝阳
审稿 | 林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