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研究对话会举行

作者: 时间:2020-11-23 点击数:

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暨

市域社会治理研究对话会顺利举行

 

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对这个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的公共问题,公共管理学人有责任及时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全面反思应急管理实践,积极推进面向健康中国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11月20日下午,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暨市域社会治理研究对话会在广州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主办,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大湾区公共健康治理创新研究团队承办。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委党校、西南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省科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面向湾区时代的公共治理和专业教育等议题。

 

 

 

 

会议由政府管理系主任蒋红军副教授主持。在开幕仪式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此次会议主题定位非常有价值。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爆发、至今不见消退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中国社会及国际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人民带来严峻挑战,但在抗疫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积累了宝贵的疫情治理经验,这需要我们对实践经验加以研究并上升到理论,对于拓展、延伸、丰富公共管理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秉持家国情怀与学人使命,我们记录和研究健康中国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助力湾区时代的疫情治理和社会治理。

 

 

 

在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主旨演讲环节,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肖滨教授分享了《基层治理中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如何良性互动——基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他指出,当前国家治理研究明显忽视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缺失作为人的被治理者的国家研究。基于抗疫实践的观察,围绕配合管控、真相与问责、揭露假象、非理性行为等方面的被治理者多元存在,治理者需要重视与被治理者的良性互动,正视和化解自由与安全的结构性紧张。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副院长雷叙川教授、广州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沈本秋教授主持了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研讨环节。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肖棣文分享了健康码政策扩散过程与逻辑、广东省委党校陈元讨论了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城市整体治理、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傅承哲分享了谣言精准治理的实验调查结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费久浩副教授探析了全面“禁野”政策的间断式变迁过程、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蒋红军副教授讨论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区复合动员机制、广东财经大学李晓燕副教授分享了重大疫情下的基层动员观察、华南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尉馨元讨论了高强度问责对于疫情防控政策落实的影响机制。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岩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唐斌教授、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马卫红教授对上述学术分享作了精彩点评,并对相关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院长陈潭教授主持了面向湾区时代的社会治理研究对话。广东省委党校陈晓运副教授表示要提高关于疫情治理的学术知识生产脚步,深化拓展学者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挖掘更多、更丰富可供研究的新议题。近年来湾区治理研究集中在经济治理,较少涉及到从政治角度去思考湾区建设的政治逻辑以及权力运作。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郭明以数字乡村为议题,认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忽视了人的作用,不同村民对数字的理解度和接受度是截然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层面的政府改革包含个体行为数字化和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数字化,突破了传统乡村社会的运作逻辑,亟需强化思考如何构建数字社会共同体。华南农业大学助理教授李韵婷、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建义、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助理教授张扬、广东省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姜涵也先后就湾区时代的公共治理发言,从不同视角回应湾区社会治理学术研究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

 

 

 

 

编辑| 

协理|廖令剑

编审|蒋红军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