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风险社会与应急治理研讨会举行
2024年1月28日晚上,第七届风险社会与应急治理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办。本次活动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携手《青年探索》编辑部联合主办,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灾变情境下应急社会学体系构建研究”的支持。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童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学科执行主编顾海娥、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利敏教授、张惠教授等四位专家担任点评嘉宾,来自中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100余人参加会议。
《青年探索》主编涂敏霞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她指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网络安全已不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及军事安全等多个领域深度交织,形成了一张复杂而紧密的安全网络。随着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和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正成为我国面临一项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本次研讨会对于深入探讨网络安全在青年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挖掘其内在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涂敏霞教授寄望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能汇聚各方智慧,共同为推进网络安全与青年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深刻且创新的学术见解和切实可行的启示。
《青年探索》副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院王军教授主持第一阶段研讨。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桂蓉教授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针对大学生群体对网络诈骗风险的感知机制进行了细致探究,并构建了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风险感知模型,为预防和减少网络诈骗提供了理论依据。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郭春甫教授则就青年对网络暴力的情感表达与保护路径进行了深度剖析,他不仅揭示了情感因素在网络暴力强度中的关键作用,还提出了如何有效引导情绪以制定更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干预策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李琼教授生动展示了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情绪演化规律,她的研究为预测舆情发展态势以及实施及时有效的舆情风险预警和治理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王秉教授在介绍了国家安全理论模型的基本框架后,根据其课题组长期积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创新意义的国家安全理论模型,这些模型旨在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从多维度探讨和构建更加完善、更具前瞻性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童星教授对第一阶段四项研究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前三项同属量化微观研究,建议提升理论层次与现实意义,最后一项理论建模需深化其现实基础和模型来源。他指出张桂蓉教授研究假设众多,需要进一步阐明假设与既有理论及治理方案间的联系。郭春甫教授关于网络暴力的研究中,情感表达与保护路径结合可以更紧密一些,对策部分有待加强。李琼教授演讲很精彩,但在“机制”方面的论述需要加强。针对王秉教授提出的九个模型,童星教授建议明确各模型依据,并尝试构建一个能全面反映国家安全学整体框架的原创性模型,以增加研究成果的深度与影响力。顾海娥主编在点评中指出,张桂蓉老师关于网络诈骗的研究可进一步丰富变量,纳入个体特征和社会结构因素对大学生风险感知的影响。郭春甫老师探讨网络暴力研究时,她期望通过微博大数据情感分析得出独特见解,并针对性地提供建议。李琼老师运用模拟仿真技术研究情绪演化机制,顾海娥老师建议明确区分政府在网络治理中的正式与非正式行为,并考虑科技企业及民间社群的作用。针对王秉老师的国家安全理论模型,她认为应首先理清理论层次,根据逻辑体系构建主模型和子模型,以增强理论范式的清晰性和区分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肖湘主持第二阶段研讨。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恩新教授作《百年大变局中的个体韧性与国家安全治理》分享,高教授站在百年大变局的时代高度谈了他对个体及国家安全治理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刘冰教授作《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社会安全治理体系重塑:基于结构-过程的分析》的报告,刘教授基于自己在调研过程中的一些观察,提出在面对社会安全治理的复杂风险,如何运营结构-过程对社会进行整体性的治理。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许倩副教授作《基于三元空间的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机制研究》的分享,许教授探讨大学生在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三元空间的交互下,其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机制,并构建空间感知行为框架下的大学生越轨网络越轨行为发展机制理论模型。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昕然副研究员作《网络圈群中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风险研究》的报告,许老师基于新浪微博的数据分析网络圈群中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风险,提炼出12组相关的青年精神,并揭示当中的主导因素和从属因素。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利敏教授对第二阶段四项研究进行了点评。他指出,高恩新教授研究在大变局背景下关注个体与国家安全治理关系的重要性,强调通过教育、社保提升个体韧性,并肯定个体参与对风险防范及社会稳定的关键作用。对于刘冰教授的整体性治理研究,周利敏赞赏其运用数字技术改革治理结构和资源配置,并建议强化法律制度保障下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以实现整体性治理的宏观微观互动,同时建议高老师将逆周期治理作为独立课题深入探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惠教授对许倩副教授和许昕然特聘副研究员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她赞赏许倩关于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研究的创新视角与现实意义,但对其概括多种行为机理及整合理论模型的方法提出疑问,并关注反事实验实施与结论推导过程,建议探究线上线下越轨行为关联性。对于许昕然关于青少年精神健康风险研究,张惠老师认可其价值,就关键词选取及其与精神健康的联系提出讨论需求,并强调需充分论证文中提出的概念(如机会主义等)与精神健康风险的具体关联性。
会议结束时,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利敏教授和《青年探索》主编涂敏霞教授共同向出席本次线上论坛的所有专家、学者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参会者们一致反馈论坛内容兼具深度与前沿性,收获颇丰,并表示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交流和研讨的机会。
编辑|罗飞宁
编排|林伟雯
编校|雷雨晴
编审|肖 湘
监制|周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