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7日,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第七届南国学术研习营在线上圆满举行。本次研习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30余名营员报名,以及学院50余名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此次活动。本次研习营通过学科前沿问题研讨、学术对话、与在校生交流、小组分享等方式,为营员们提供一个开拓学术视野、扩展学科知识、提升学术能力、促进学术成长的平台。广州大学南国学术研习营已举办七届,多年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子报名参加进行学术交流,就公管学子共同的学术家园。
7月6日上午,广州大学第七届南国学术研习营正式开始,入营仪式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芳副教授主持。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致欢迎辞,他谈到,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推动下,学院在科研工作、日常教学、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飞速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南国学术研习营应运而生,它旨在为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子们提供一个卓越的学习和观摩平台。他强调,研习营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更是一个兼容并包、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里,营员们将有机会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学者和同学们交流,通过互相学习和分享,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他鼓励营员们积极报考广州大学公研究生,继续湾区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追求卓越学术。
广州大学公共理学院副院长王枫云教授对广州大学及其公共管理学院的总体概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他详细阐述了学校和学院的历史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公共管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架构和师资团队。他指出,公共管理学院依托党建教育、全面教育、平台教育、协同教育等多样化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实现立德树人与经世致用的目标。通过本土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教育方针,注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采用引智教育和案例教学等方法,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面向2025,学院将继续丰富学术交流,深耕社会服务,强化思想智库,做好文化传承,对接一流湾区,共创美好未来。
7月6日9:00-21:00,研习营举行了三场学术圆桌,分别由广州大学MSW教育中心主任王亮教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副主任李利文副教授、社会学系方英副教授主持。本环节分别邀请了南开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关信平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汪伟全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解丽霞教授及我院政府管理系沈本秋教授、社会学系胡倩助理教授、陈本皓助理教授,围绕公共管理和社会学进行学术探讨。
关信平教授以《新时代我国完善社会政策促进共同富裕的方向与路径》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他深刻阐释了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分析了实现共同富裕所需的条件。他还回顾了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讨论了在未来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在当前我国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阶段性目标。他强调,社会政策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社会政策旨在实现常规生活的共同富裕,继续提升社会政策的总体福利水平,并提高政策的公平性。此外,应更加重视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加强社会政策的整合性和综合社会效益,以充分发挥社会政策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关键作用。
胡倩助理教授以《基于利益表达的失独群体集体维权行动研究》为题发言。她介绍了失独群体集体维权行动的发展历程,解释了失独群体集体维权行动的过程和图景,指出失独群体的集体维权行动表现出丰富的维权形态;是一个大规模、全国性、影响广泛且相对漫长的集体维权行动;也是一个政府回应相对成功的集体维权行动。她随后分析了失独群体集体维权行动的组织机制、框架化机制,指出失独群体自身的能动性反应和对政治机会的敏锐性捕捉、国家地方政府的结构性约束和政府回应构成了解释失独群体集体维权行动产生及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这两种力量之间复杂的互动互构、相互影响过程,共同推动并左右着失独群体集体维权行动的最初形态、演化过程和最终结果。
汪伟全教授以《风险社会中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基于风险评估的视角》为题,探讨了突发事件与风险社会的紧密联系。他强调识别和评估风险的重要性,包括分析危机的风险幅度、构建风险矩阵以及确定社会对危机风险的承受能力指标。汪教授还特别引用了杭州城西银泰城“跨年”活动的安全处置和上海外滩新年倒数活动中发生的踩踏事故等案例,指出风险防控的不足是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他还提出了改进突发事件处置与风险评估流程的具体方法,以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以降低风险的影响。
沈本秋教授在题为《全球公共危机大数据治理模式比较——以美国、欧盟、联合国反恐主义为例》的学术分享中,深入阐述了大数据兴起的背景以及其在全球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他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全球公共危机大数据治理模式,包括美国的“寓数据于霸权领导”的反恐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欧盟的“寓数据于超国家机构主导”的反恐方式和其面临的挑战,以及联合国的“寓数据于全球组织协调”的反恐方法及其所遇到的困境。大数据治理的完善不仅依赖技术,更取决于治理架构的优化。全球公共危机治理既是全球政治的一部分,也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虽然大数据提供了新视角和工具,但仍受政治因素影响。全球治理改革需从政治层面寻求突破,这是全球治理发展的关键方向。
陈本皓助理教授在题为《数码资本中零工经济的时空掠夺》的学术分享中,探讨了零工经济在数字资本推动下对时空结构的重塑与影响,特别是如何形成一种新的“中心—边缘”结构并实现对劳动力的时空掠夺。他指出,零工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了资本主义在新技术加持下的时空扩张,而且通过数字规则和科层管理三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瞬时、广域的劳动力搜索。这种新系统利用非匀质地理空间的优势,以形式上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来榨取劳动投入,进而改写了传统劳动的时空形态并形成新的剥削方式。
解丽霞教授就“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进行了全面解读,强调了《“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了其四项基本原则与三个核心目标,探讨了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且明确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大关键任务。同时,她还阐述了六大领域内扩大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策略,并提出了两项旨在提升生活服务质量、推动公共服务升级的政策举措,详细解释了五项旨在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的支持措施,强调了实施规划任务所需的三项基本要求。
学术圆桌会议设有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在评论区内积极提问,踊跃发言。专家学者们结合自身的专业进行耐心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分享成果。
7月7日9:00-12:00,研习营进入小组研究设计分享环节,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张庆鹏副教授主持、孙勇助理教授参与点评。十名同学分别进行了研究设计分享发言:张宇芳《环境风险感知、政府信任对农村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以H镇X村为例》、蒋岚《沿海城市居民的地方依恋对台风灾害应对行为选择的影响》、陶周婷《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大学生考研态度的研究》、王琪琪《地理标志性产品品牌建设中的多元主体合作策略——基于A地的扎根研究》、郭怡彤《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如何高质量衔接协同》、苏澄霄《西安市社区互助养老发展优化研究》、高金銮《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历史演变、变迁特征及未来走向》、吴娅娇《压力型体制下基层公务员懒政怠政问题研究》、李毅辉《乡村空心化对数字悬浮的影响》、何单单《中美数字金融的比较研究——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张庆鹏副教授和孙勇助理教授分别对每位营员的研究设计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对营员们研究设计的优点与创新之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建议。
7月7日14:00-16:30,研习营以“学习规划与生活叙事”为主题,开展朋辈交流,此环节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钱柿朷主持,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与营员相聚一堂,共话研究生生活。首先,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一一自我介绍。随后,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专业毕业生袁凤欣就研究生学习、生活及考博规划做精彩发言;广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黄锦琳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钱柿朷也分别就他们的专业领域进行了分享——黄锦琳的发言深入探讨了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和实践,而钱柿朷则从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的角度出发,为营员们分享了宝贵的学习规划建议。
7月7日16:30-17:00,研习营进入尾声,闭营仪式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万朝春主持。营员代表郭怡彤、翁玉玲、苏澄霄、白雪、何单单、钟雨希、刘思妍、赖佳婧分享了他们这两天的学习体会,衷心感谢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在与众多专家学者交流的过程中,领略了学术的浩瀚、知识的魅力和思想的激荡。同时,他们也感谢每一位同学的分享,让他们对学术道路有了更加明晰和具体的规划。这些发言和分享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鼓舞,让每一位营员都能够从中汲取力量,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刘向晖书记作研习营总结发言。她代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对出席研习营的专家学者、参与研习营的营员和组织研习营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在“新文科”教育核心理念的指导下,组织高水平专家教授,推动学术交流,提升学术素养,对未来开展高质量研究起到积极作用。多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通过把最优质的资源集中在学生培养方面,培育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公共管理和社会学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学术领域,这些学科的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术界内部的讨论,也要通过热情、智慧和毅力,倡导并助力有温度的学科发展。希望各位营员以这次研习营为起点,继续深化自己的学术探索,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期望营员们加入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家庭,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