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公共管理骨干教师研讨会暨2024年
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
2024年7月30日-8月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第十二届公共管理骨干教师研讨会暨2024年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隆重举办。来自全国106所普通高校、党校(行政学院)及科研院所的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学者通过线上及现场参会的形式参加了本次会议。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芳出席会议并与参会学者进行了深度交流。
一、开幕致辞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李永强编审代表会议主办方致欢迎辞,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及线上参与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长期以来支持出版社的张成福教授、郁建兴教授、姜晓萍教授等八位主讲嘉宾表示感谢。李永强编审表示,自2009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该论坛已成为公共管理学界备受瞩目的年度盛事,论坛累计约2000人次的参与度,显示了其在学术界的重要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为主办方,不仅致力于出版公共管理领域的优秀作品,更通过举办论坛、建立学者交流社群、开展直播讲座等多种形式,为学者们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编审致欢迎辞在致辞中,李永强编审特别强调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并指出人大出版社在教材建设和学术出版方面,都将此作为重要目标和工作重点。本次论坛正是出版社为推动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所做的努力之一。最后,李永强编审还简要汇报了出版社的发展情况,包括在教材建设、学术出版方面的成就,以及获得的多项荣誉。他强调,人大出版社将继续秉承“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出版理念,挖掘更多优秀作者,出版更多优秀作品,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新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张成福,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姜晓萍,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于波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分社社长熊鲜菊编审出席开幕式。开幕式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分社公共管理学科策划编辑朱海燕编审主持论坛。
公共管理学科策划编辑朱海燕编审主持论坛
二、主题报告及专题研讨
张成福教授在会议上发表了“转型的治理与治理的转型——新科学典范的视角”主旨演讲。他深入分析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多重特征,包括多样化、不可预测性、复杂性等,并指出我们正站在巨变的“混沌点”。他提出,在生态、经济、社会结构和治理体系面临挑战的今天,转型治理不仅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更是创造新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强调,转型具有全面性、断续性、质变性,与渐进式变革截然不同。演讲中,张成福教授还探讨了转型研究的主要概念框架,如技术创新体系、多层次视角等,并着重讨论了转型治理与治理转型的复杂性。他提出,治理转型是应对新环境的“经验表白”,涉及网络治理、协商治理等多个方面。此外,张成福教授还进一步阐释了科学典范的演化,从古典物理学到新物理学革命,再到新科学典范的提出。新科学典范强调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性和自我组织能力,为理解社会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最后,张成福教授呼吁:面对巨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构建治理体系,以促进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持续发展。
张成福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郁建兴教授的分享主题为“数字时代的公共管理研究范式革命”。在这次演讲中,郁建兴教授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重塑公共管理的实践场域与技术能力。他指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公共管理研究范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郁建兴教授强调,数据已成为公共管理实践、治理与研究的基础单元,而基于数据和算法的研究工作流模式在公共治理工具选取和知识积累中占据优先地位。他提出,数据治理和算法治理是公共管理新研究范式的两大基础问题,而对数据和算法驱动的组织形态、治理形态的研究,将成为数字时代公共管理的理论成果。郁建兴教授的演讲不仅为公共管理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深刻的启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管理学科必将继续演进,迎接更多的“破茧时刻”。
郁建兴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姜晓萍教授则在演讲中提出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理念——共生型治理。她强调,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路径。姜晓萍教授指出,城市治理现代化应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以实现居民美好生活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原则。姜教授在演讲中讲到,共生型治理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形态,涵盖了目标共生、价值共生、路径共生、主体共生、要素共生和区域共生六个方面,旨在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可持续的城市治理体系。此外,姜教授还特别提到成都公园城市的实践,将其作为共生型治理的典范。她认为,公园城市的建设不仅是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创新,更是实现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共生型治理有望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姜晓萍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孙柏瑛教授在演讲中对中国基层治理的转型进行了全面阐述。她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孙柏瑛教授强调,中国基层治理体系正面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再认识、秩序变迁与重建以及多元主体力量的互动等多重挑战。她提出,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在政治与社会统合、行政主导、市场逻辑、自治逻辑等多个维度上进行深入探讨。在演讲中,孙柏瑛教授详细分析了党建引领、再组织化、公共服务、民主协商等关键因素,并探讨了技术治理、资本进场、社会自组织赋权等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她认为,实现基层治理的韧性、社会共治以及现代化,需要构建多元参与和共建共治的机制。孙柏瑛教授的演讲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转型路径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治理需求的变化,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孙柏瑛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张静教授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提升研究问题质量的重要性与方法。她指出,高质量的研究问题应具有明确性、针对性、关联性、伸展性、前进性和效用性,能够推进知识系统积累并为人类所用。张静教授强调,研究工作是具有特定目标的认识活动,应专注于发现新知识,而非仅仅表达感受或情绪。她提倡从现象和理论出发提问,通过观察实际现象、敏锐地拎出困惑、在现象和知识间构造联系,从而发现并提出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演讲中,张静教授还分享了如何通过文献回顾和评估来拎出研究问题的价值,以及如何设置问题方向、提升问题质量,并使之具有理论针对性。她认为,好的问题应能揭示事实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具有推进知识发展的潜力。
张静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景跃进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政治的双重性:经验描述、结构生成与理论思考”的主旨演讲。在演讲过程中,景跃进教授深入探讨了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双重性现象,认为这一现象是中国政制系统性特征的体现,由政党在国家和社会关系中的特定位置所塑造。他提出,双重性现象并非偶发或随机,而是历史进程中累积形成的复合体,融合了不同政治原理和治理机制。景跃进教授表示,双重性并不等同于二元性,而是一元体制下的双重特征,其中党的维度通常占主导地位。演讲最后,景教授指出,基于双重性现象的研究为中国政治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课题,同时也提出了在比较视野下认识和理解中国政治的挑战和机遇。
景跃进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陈振明教授的演讲就“数字资源与公共治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指出,数据资源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快速融入社会各环节,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智化技术是推进公共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动力,必须高度重视数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驱动公共治理创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同时,陈振明教授也提出数字政务发展的下一步,应重在数据赋能、融合创新、高效协调。此外,陈振明教授还提到了数字社会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数智技术在风险治理特别是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他呼吁,需要建构中国公共治理的自主知识体系,推动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一体化发展。
陈振明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肖滨教授在演讲中就“改革开放以来三波机构改革中的钟摆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基于领导权-治理权的分析框架,将机构改革划分为三个波段,探讨了从党政分开到党的全面领导的演进轨迹。肖滨教授指出,第一波机构改革尝试党政分开,但因与党的领导权逻辑存在结构性矛盾而未能持续。第二波改革则在强化领导权的同时优化治理权,为第三波改革铺平了道路。第三波改革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实现领导权对治理权的完全统领。肖滨教授的分析为理解中国机构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领导权在国家治理中的支配作用,并指出机构改革是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要之举。肖滨教授的演讲为机构改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其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肖滨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除了八位嘉宾带来的精彩演讲,人大出版社还为线下的参会老师精心准备了“加餐环节”——高校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工作问题的专题研讨。专题研讨环节由陈振明教授、肖滨教授召集,各与会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参与,大家围绕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及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深度交流探讨。研讨会结束后,参会老师们表示一对一交流环节给每位老师都带来了发言的机会,能够更加充分地帮助教师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专题研讨环节留影
三、后记:构建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
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坚持以学术研讨赋能教材建设的原则,除了给与会老师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之外,会务组还组织了线下及线上同步书展,为与会老师们精心准备了上百种近年来出版的公共管理精品教材,帮助参会老师们在学术研讨的同时,更加深入了解人大社多年来沉淀的学术精品,所有参会人员均可申请多本赠书。与会老师们积极参与,对人大出版社的图书赞誉有加。
参会老师积极参与赠书申请
本次会议采取线下会议及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会议开始前,会务组安排全体线上参会人员进行直播前的声音和视频测试,以保证线上老师的听课效果;专家授课期间,线下老师踊跃举手提问,线上老师也积极留言,在群内参与交流;会议结束后,我们及时地为参会老师们提供了会议发票、结业证书,为直播间提问获奖的老师寄送了奖品。
直播组技术老师随时在线,保证直播流畅进行
会议结束后,不少与会老师对此次研讨会表达了认可,认为这是一次充满智慧、思辨,富有激情的学术盛会。更有参会老师在会后写出千字长文,记录此次参会的过程及心得体会。老师们的热情支持,是我们这些年一路走来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坚持人大出版社“服务高等教育事业,服务一线任课教师”的宗旨,以推动国内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的沟通和进步为己任,与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共同成长!如果您对我们今后的研讨会有什么期许(主题方面、专家方面、地点方面等),敬请扫码填写调研问卷,向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