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课程基本框架分为公共必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含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和跨模块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具体修业要求如下: 1.基本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允许在3-7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各层次专业课程须满足相应模块的修业要求。专业设置了公共必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了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军事技能、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形成完整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2.学分设置。本专业学生毕业前总学分不少于154学分,且应该满足各课程类型相应的修业要求。 3.学分明细。公共必修课程(共29分)、学科基础课程(共26分)、专业必修课程(共29分)、集中性实践教学(共23分)环节皆为本专业全体学生必须修读且取得相应学分方能毕业的课程和环节。 4.通识类选修课程。毕业前至少取得14个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其中在“历史与文化”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创新与创业”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艺术与审美”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科学与技术”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运动与健康”模块至少选修1个学分,即学生须在三年级、四年级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及达到校园跑规定里程及次数后获得“大学体育5”0.5学分、“大学体育6”0.5学分,经学校批准在三、四年级参加交换学习或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可免修该两门课程;修读并考核通过“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获得2学分。通识类选修课可在全校性通识类选修课程、经教务处认定的大学城互选课及外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选修。鉴于本专业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密切关系,建议积极选修于上述学科有关的通识类选修课,以拓宽学科基础,促进全面发展。 5.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26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9学分,均为本专业全体学生必须修读并取得相应学分的课程。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的先修课程,应予以足够重视,认真研修,确保掌握每门课程所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6.专业类选修课程。本专业学生毕业前至少取得33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学分。为了提高专业识别度和就业能力,建议(1)在“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城市治理”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为主修方向,并在“跨模块选修课”中选修一定的学分,以扩大前沿性与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提升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以及职业发展素养;(2) 为提升本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建议选修两门专创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和 “乡村创新创业实践”;为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建议选修三门专业类实践课程,如“乡村振兴实践”“社区服务实践”“城市治理实践”。 7.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实践训练,包括课内实践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内的实践学时由任课老师参照教学大纲安排执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共23学分,包括军事技能、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集中性实践教学是完成本专业培养目标、实现毕业要求的重要环节,必须重视。 8.第二课堂。至少累计获得9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其中至少取得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2学分,至少取得创新与创业实训实践2学分,至少取得体育运动与审美2学分,至少取得劳动教育课程2学分(其中0.5学分为“劳动理论与技能课程”,1.5学分为“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原则上须在本科三年级前修满)。 9.专业深造。本专业鼓励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有志继续深造的学生应尽早准备,积极储备专业知识,通过参加学科性学生社团、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 “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等科研竞赛项目以及教师主持的科学研究项目,努力提升自身科研素养。本专业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本硕衔接安排,并为考研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