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俊贵:万联时代网络社会学重要议题设置

作者: 时间:2021-11-27 点击数:

谷琶视点||谢俊贵:万联时代网络社会学的重要议题设置

万联时代即万物互联时代,是当代网络技术发展所形塑的一个特定时代或特定社会的理想类型化称谓,是近来兴起的一个具有未来性质的社会学概念。万物互联是基于网络逻辑而提出的一个技术创意,目的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借由更先进的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开发出一种物联网,并通过5G、6G技术的加入,将“人—事—物”广泛连接,构成一个比现有互联网更具综合化、高速化、多功能、高品质、广覆盖特征的万联网,广泛深入地应用于经济与社会生活之中。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累计建设5G基站达96.1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3.65亿户,占全球80%以上,5G+超高清视频、智慧教育、智慧医院、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等典型应用加快发展,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工信部等十部委更于2021年7月5日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从有关数据信息看,万联时代在我国事实上已经起步。万联时代的到来使网络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网络社会学的实践需求等发生很大变化,有必要根据网络社会学发展目标的提升和研究力量的壮大,适时设置万联时代网络社会学新的议题,以引导网络社会学研究由信联时代向万联时代转变,为我国网络强国建设和现代化社会体系建设做出贡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值得重视的网络社会学议题有:

1.万联时代的功能论社会分析议题

要研究万联时代的网络社会学,先得对万联时代有一个基本的、整体的认识。按照社会学的一般传统,主要是对万联时代进行功能论的社会分析。这种社会分析应当包括正功能分析和负功能分析。对万联时代的正功能分析,即对万联时代带给人类社会的各种福祉或各种好处进行分析。万联时代是由信联时代发展而来的一个时代。在信息互联的信联时代,基于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实现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逐步解决了科学研究、商业活动、企业决策等人类活动的信息匮乏问题。而在万物互联的万联时代,由于传感器、大数据、新的智能技术等的加入,使得原有的网络技术不断升级,功能明显提升,万物都可互联,从而延伸、拓展和提升了已知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社会功能拓展,带给人类多种多样的社会福祉,这是需要重点分析和认识的。对万联时代的负功能分析,则是对万联时代带给社会的各种风险、危机和危害的分析,同样非常重要。万联时代的功能论社会分析是万联时代的网络社会学需要高度重视的议题,它属于万联时代网络社会学的基础研究。

2.万联时代的外溢式网能扩张议题

过去有一种观点,网络社会即网络空间中的那个社会,网络社会学只是研究网络空间中那个社会的社会现象。这种观点在网络发展的信联时代基本可以接受,因为这时的网络乃是一种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网络空间和信息平台,网络所能连接的只是计算机和普通的信息终端,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仍然可以不直接受到网络社会的支配和影响。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万联时代。在万联时代,网络的功能或网络社会的功能得以不断放大和扩充,并不断向现实社会四处外溢,与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直接发生作用,形成网络社会的外溢式网能扩张,使网络社会不再局限于网络空间,而是不断扩散和深入到现实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或曰使网络空间的范围不断接近或超越现实社会的范围,真正实现人事物“一网打尽”,从而直接支配人们行为或社会运行,使网络社会功能不断与现实社会功能形成叠合,产生叠加效应,促使现实社会运行不断向网络化转化。这是万联时代网络社会一种新的走向,也应是万联时代网络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议题。

3.万联时代的层累式信息分化议题

在网络发展的信联时代,学术界有这样的观点,社会主体是否能够上网(包括是否有网可上或是否可以上网)获得所需信息是造成他们信息分化的主因,进而将信联时代的信息分化形塑成一种二分结构,即社会主体中的一部分可以接触和利用信联网,另一部分不能接触和利用信联网而只能利用人联网。这在信联时代是可以理解的。而在万联时代,社会主体中的一部分可以接触和利用万联网,另一部分不能接触和利用万联网但可以接触和利用信联网,还有一部分既不能接触和利用万联网也不能接触和利用信联网。他们相当于三个不同时代的人,即人联时代的人、信联时代的人和万联时代的人。这就是一个网络区隔和信息分化的三分结构。万联时代网络区隔和信息分化的结构性变化即由二分结构转向三分结构的变化。从整体上看,万联时代的信息分化实际上是一种层累式的信息分化,它是在信联时代信息分化的基础上再生成了一个新的信息分化层面。万联时代的层累式信息分化可能带来巨大的社会风险,将其作为网络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议题显得很有必要。

4.万联时代的结构式群体失业议题

结构式失业也称为结构性失业,一直以来比较权威的解释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然而,在网络社会中,尤其是万联时代的网络社会中,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有过时之感。万联时代的结构性失业,除了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的变化外,还出现了一种技术替代性的结构性失业。这种技术替代性的结构性失业,不仅包括自动生产线上的熟练工人失业,甚至包括商场的售货员和银行的柜员失业等。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对全球800多种职业所涵盖的2000多项工作内容进行的分析发现,全球约50%的工作内容可以通过改进现有技术实现自动化。万物互联与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明显会带来劳动就业结构的迅速改变。其中,最现实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恐怕是那些技术替代性较强的行业中或岗位上结构式群体性失业问题。这是万联时代的网络社会学应当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5.万联时代的致灾式网络犯罪议题

网络犯罪在信联时代已多有出现,给网络安全、社会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网络社会学领域一直对网络犯罪给予高度重视,撰有大量论文和研究报告。不过,学术界对致灾式网络犯罪的研究却不是太多。笔者曾发表了一篇关于网络社会的信息灾难的拙作,算是这一方面研讨的为数较少的单篇论文。该文讨论了网络社会的信息灾难概念、信息灾难的易发领域、利用网络的致灾行为以及信息灾难的治理思路。国外资料表明,一个病毒的入侵,可以瘫痪金融信息系统,甚至使大量数据丢失;一个通行指令的错误发布,可能带来高速列车相撞,引发交通灾难;一个黑客对民航通信系统的攻击或人为截断通信系统,可能造成飞机迷航,引发空难事件。致灾式网络犯罪主要涉及的领域有经济活动领域、交通运输领域、水坝管理领域、医院管理领域、军事管理领域等。随着万联时代的到来,致灾式网络犯罪还能操控民用自动驾驶汽车、厨房炉灶点火系统等制造其他的事故灾难。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便是将万联时代的致灾式网络犯罪选为网络社会学一个重要议题的原因。

6.万联时代的类瘾式网络依赖议题

网络依赖有两种理解,一是作为常态行为的网络依赖,二是作为病态行为的网络依赖。作为常态行为的网络依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在网上办理,没有上网就办不成事,从而造成一种对网络的依赖。作为病态行为的网络依赖,也称为网络依赖症或网络性心理障碍,简称网瘾,是指某些网民往往没有特别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生活质量、损害身体健康、降低工作效率,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的现象。在信联时代,常态的网络依赖与病态的网络依赖基本上可以区分清楚。但到了万联时代,人们工作要依靠网络,生活要依靠网络,即使是正常的人也得成天关注着网络,久而久之,将可能变成一种类瘾式的网络依赖。这种类瘾式的网络依赖,虽说不像网瘾那样是一种完全的病态,但与网瘾有多大程度的区别则很难确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显然是有着不利的。网络社会必须关心人们的健康用网和用网健康,万联时代的类瘾式网络依赖也当成为网络社会学的一个新的议题。

7.万联时代的强迫式技术支配议题

技术支配是一种政治性的支配行为和支配方式,一般是指支配者利用技术来支配、规制和管治他人的行为。技术支配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借由技术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通常的管治活动,以发挥技术支配的客观性、规制性,从而减少人为支配的主观性、随意性。这种技术支配,通常易为一般人所接受,社会认可度较大。二是利用技术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苛刻的管制活动,一切以技术规制为标准,技术上不能过关的行为都被认为是不合规制的行为甚至失范行为,体现出一种呆板化、冷酷化,社会认可度较差。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不断强化了人类社会的技术支配活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伦理规范的支配作用,更使法律规范技术化。万联时代的到来,在新的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新的智能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技术支配已成为一种时尚。更有甚者,社会上一些人还通过技术支配强迫人们按其旨意“过关”,迫使人们提供不该提供的个人信息,构成强迫性技术支配。万联时代的技术支配现象,显然更需要成为网络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议题。

8.万联时代的垄断式商业操控议题

知识是财富,信息是财富,这是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一种普遍认识。但进入网络社会以来,由于知识、信息与创造这些知识、提供这些信息的原始主体在某种程度上的剥离,知识、信息的财富涵义发生了深刻变化,即知识、信息并不直接等于财富,而操控知识、信息才成了真正的财富,并且越是对知识、信息进行垄断式商业操控,便越能获得更多的财富。于是,一些网络企业、网络平台便抓住网络社会这一特点,投机取巧,对知识、信息进行垄断式商业操控,从而聚集大量的社会财富。万联时代的情况很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人—事—物”万物互联,涉及人、事、物的各类信息都可能为万联网络企业或平台所操控,形成广度、深度更大的知识信息垄断式商业操控,从而会使得知识的创造者、信息的生产者以至商品的生产者、服务的提供者,以及各种知识、信息、商品、服务的消费者受到更大的伤害。若是如此,万联时代的信息共享、共同富裕等社会目标便更加难以实现。正因为这样,万联时代的垄断式商业操控问题显然应设置为网络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议题。

9.万联时代的渐进式人文萎缩议题

人文萎缩本来是高等教育界的一种说法,是指在高等教育领域,人们高度重视和发展理工学科而逐渐削弱人文学科,人文学科萎缩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这种现象过去虽也存在,但从世界高等教育看,近年来似乎表现更为突出。这种现象与互联网、信息化、网络化是否有关,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互联网、信息化和网络社会的影响,目前探讨较少,但有一些观点。一般认为,人文学科萎缩与网络社会的崛起有联系。有学者将其归结为网络空间的人文精神缺失,这是一种有价值的认识。事实上,网络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便直接助推着人文学科的萎缩。由于网络尤其万联时代的网络承载着大量的人文学科知识和信息,于是一些网民认为,通过网络查询便可满足对人文学科知识的需求。这种想法蔓延到高等教育领域,明显助长了一些人对人文学科的不屑。殊不知一个简单道理,如果让人文学科继续萎缩,即使在万联时代又哪会有更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的人文学科知识信息供人查用呢?所以笔者提议应将渐进式人文萎缩也作为万联时代网络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议题。

10.万联时代的全域式社会治理议题

全域式社会治理即全域社会治理,一般指在相对高层的推动和统筹下,全面深化多领域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边界壁垒,强化跨边界的合作治理,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区域和全域本来都属于地方空间的概念,学者们在讨论区域社会治理与全域社会治理时,也主要是从地方空间转化角度立论。然而,在网络社会中,人类社会出现了两个空间,即地方空间与流动空间。随着万联时代的到来,流动空间将覆盖到整个地方空间,并促使地方空间的流动性不断增强,社会空间的二重化与叠加化凸显。所以,从网络社会学角度看,当今时代已不能单纯从地方空间转化角度来考虑全域社会治理,还应从流动空间变化角度来思考全域社会治理。尤其是万联时代,全域社会治理应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全域社会治理,不仅应开展地方空间全域社会治理,而且应同时开展流动空间全域社会治理,并将流动空间对地方空间的影响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影响纳入全域社会治理运筹谋划之列。之所以将万联时代的全域式社会治理作为网络社会学的重要议题,正是出于这一思考。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