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纵向课题立项全校文科类第一,奥秘何在?

作者: 时间:2010-03-09 点击数:

2005年至2008年12月,公共管理学院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含2项引进项目),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19项,市厅局级社科研究项目78项,合计纵向课题立项校文科类第一位。同时,该院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达20多个。然而在这之前,2004年该院刚组建时,仅有1个省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还是空白。

2008年,公管学院教师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在国家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而2004年,公管学院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为0。

短短的四年,公管学院的科研课题项目呈几何数增加,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也是成倍地增长,这其中的奥秘何在?

广借外力,苦练内功

“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学校‘科研兴校’的我办学思路,离不开学校鼓励科研的激励措施,离不开学校申研申博的大力支持……”——这就是学院负责人给我们的答案。

当然,作为2004年7月才成立的新学院,能在科研工作上取得这么好的成绩1,公管学院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为了摆脱学院满足于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公管学院成立之初就立足于稳定本科教育规模,尽快扩展研究生规模,把申博作为一个整体工程,力争申博成功,并采取了超常规的措施和速度,改变原来的教师队伍结构。

一方面,学院鼓励原有的青年教师提升自己。四年来,该院有12位青年老师攻读博士学位。另一方面,为了改变教师缺口大的问题,学院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扩充教师队伍。近几年来,学院引进了20位博士、教授,这些引进的教师全都来自教育部重点高校,他们进入广州大学后,全都拿到科研课题,并都发表了重要论文,基本上每人都有专著出版。

公管学院的科研氛围发生这么大的转变的原因何在?该院的负责人说,“苦练内功、广借外力、搭建平台。”

“苦练内功”就是在申报科研课题时,大家讲前沿性、现实性创新性及特性,并强调论证的严密性、科学性;其次强调科研要有学科标志性、上档次、讲特色。并且,从科研选题到申报书的填写、申报队伍的组建等学院都安排专家辅导、把脉、团队讨论及个人修改。

“广借外力”就是该学院与学术界广泛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方面向学术界极力推荐年轻老师的论文、专著,另一方面,向社会组织推荐学院的学者教授,并向相关社会组织汇报学院的学术成果,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搭建平台”就是让科研人员有凝聚力量并施展才华的舞台。为此,该学院建立了廉政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并获得了1个省重点扶持学科、1门省精品课程、1门广州市名牌专业和3个校级重点学科。

公管学院领导人带头搞科研,这是公管学院的一大特色。学院领导胡潇教授、卢汉桥教授、刘雪明教授、谢俊贵教授全都是学校一级特岗人员,都有在研的省级以上科研课题,都有专著,都在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并且都获市以上科研奖励,都是学科带头人。

公管学院领导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而且鼓励副教授职称以上的老师搞重点项目,并激励青年教师申报科研课题。这完全改变了公管学院成立之初很少有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面貌。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成立以来,该院的科研项目专项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多方面的历史性突破。到2008年,公管学院教师就有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学校等不同层面各类在研课题101个,其中,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个、省部级课题项目20多个,居全校文科类纵向项目首位。

精心选题集思广益

“学院领导要求所有的老师要积极主动去申报科研项目、课题,并且在选题、申报表格填写等方面,学院领导和教师们集思广益,精心打造。”公管学院的教师说,就算申报成功的希望不大,大家也努力尝试。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公管学院就有15项,其中青年项目10项,居全校之首。如今,公管学院教师自觉主动申报课题已在全校蔚然成风,大部分教师都有在研科研课题。可以说,公管学院在这几年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与学院领导模范带头,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和精心选题分不开。

公管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年轻的夏宏老师,近几年来,他不仅主持过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出版专著1部,2008年他有3篇论文发表在国家权威刊物《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哲学研究》上。作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系张其学老师分别在06年和07年参与了广东省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的两个课题研究。

2007年,公管学院社会学系讲师周利敏老师主持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各一项。一位年轻的讲师,刚到我校不久,就一口气拿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省市5项课题,这在我校是极为罕见的。当问及为何能一下子拿到5个科研项目,周利敏老师谦虚地说,这与学校和学院宽松和谐的科研氛围分不开的,另外科研课题的选题也很重要。他所做的课题都是创新的,符合当前社会热点、政府机遇和国计民生的问题,就好比是07年5月像申报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灾害社会工作的介入机制及组织策略》,当时涉及灾后重建的课题还是较少,申报成功后不久就遇上雪灾,他专程深入受灾较重的一线现场进行访谈和数据调查。

“每次纵向课题申报之时,我们系的老师都能不断接到学院领导和行政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打来的电话,督促和指导大家的申报工作”,管理学系白景坤老师对此深有感触。作为青年教师,白景坤近4年来紧紧围绕“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方向申报课题,共获得部、省、市课题6项。他感慨地说“学院领导的关心和督促为申报课题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和压力,取决于选题是否能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结合起来,取决于是否能够做到围绕一个主攻方向锲而不舍地攻关。”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白老师的科研成果质量不断提高,几年间就有科研成果为《新华文摘》详细转载,并获得民政部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来源:广州大学报 第152、153期合期 编发:李幸)

时间:Mar 9, 2010 3:29:00 PM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