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松:一位黄冈乡村小组长抗疫的一天

作者: 时间:2020-02-12 点击数:

一位黄冈乡村小组长抗疫的一天

姚华松

9D59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我们需要中央的果断决策和高效统筹,需要像钟南山和李文亮这样讲真话、做实事的专家,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雷厉风行和一致行动,需要海内外爱心人士的慷慨援助,也需要活跃在广大基层的各方人士的无私奉献。  

DE6E


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凤形地村

  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述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干部”的故事,他就是我的父亲。我父亲是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凤形地村三组组长。鉴于湖北黄冈是这次疫情的重疫区,湖北省各地都实施了“封城”、“封村”的措施。过去近一个月时间里,我和父亲朝夕相处,也就有了近距离观察父亲和他工作状态的机会。

132D1

132D1


父亲在村小组中喷洒消毒液

一、上午

  故事的时间是2月7日,地点是浠水县团陂镇凤形地村三组。 

  2月7日早上6点20分,我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吵醒,而后取来手机,习惯性浏览了我们浠水县某政府公众号里的“疫情速报”。过去24小时,黄冈市新增确诊病例90例,死亡3例;累计确诊病例1897例,累计死亡32例。浠水县新增确诊病例13例,累计确诊病例251例,是全市除黄州城区外确诊病例最多的县,抗疫形势非常严峻。
 
过年期间,由于早上没有太多事情需要做,我平日都是赖床到8点30。但今天不一样。窗外的电锯声一直在响,我只得穿衣起床。出门一看,父亲一个人在艰难地锯木头,又要踩,又要锯,颇不容易。我赶紧过去帮忙,按住木头,好让父亲专心锯。
 
花了大约30分钟,我们搞定了两棵枯木。母亲因为春节期间连日的阴冷天,不小心伤风感冒了,这几日就没有起那么早。全家的早餐任务,自然落到父亲头上了。
  7
点10分,父亲起身去火屋生火。湖北冬天的早上寒气逼人,所以在山区的农村,基本上每每户家都有专门的火屋,用来生炉子取暖,亦可偶尔炒个小菜、炖个汤、烤个红薯、烘干衣服什么的。
 
关于冬天的早餐,我们这里的人喜欢吃红薯粥。一来,多数家庭种了红薯,红薯属于粗粮,多吃点有益健康;二来,红薯粥比白粥耐饿。对那些每天做很多农活的村民而言,早餐喝稀饭很快就饿了。 
  7
点30分,父亲洗净锅灶,把洗好的米和红薯放进烧好的开水里,吩咐我去客厅抽屉里拿四个鸡蛋,煮给等下醒来的孩子们吃。父亲去门口菜园里摘青菜,切了藕片、土豆和豆腐。我负责烧火,洗青菜,劈柴,打扫庭院。
  8
点40分,早餐备好了。母亲、弟弟、弟媳、孩子妈妈和四个孩子们相继起床,前前后后洗漱、吃早餐。
  9
点40分,父亲吃完早餐,戴上口罩,拿着小锤和铜锣,去每家每户口头传授抗疫知识。临走前叮嘱母亲不要轻易脱衣服,不要用冷水洗衣服,提醒孩子妈妈和弟媳记得把被褥拿去楼顶晒晾消毒,因为那天难得碰到一个大晴天。

16AA0

父亲用敲锣的方式向村民宣讲防疫知识

  我们组不大,分布也相对集中,但挨家挨户都走一遍,和乡亲们说道说道,也不是一时半会的工夫。不少老人法规意识淡薄,懒散惯了,不一定愿意老老实实遵循“不出门”的要求;一些外面打工回来的年轻人比较叛逆,在他们热火朝天聊天的时候,他们也不一定立马散去,不一定严格兑现“不集聚”的要求。
这不,父亲花了足足1个小时才把全组转完,近11点才回到家。
 
看着父亲敲锣吆喝,实在吃力,我想到了一个办法:用从广州带回来的迷你音箱(附带蓝牙功能),可以把手机里的“群防群治‘十个一律’防控要求”、“落实‘四集中’隔离措施通告”等音频文件通过蓝牙音箱播放。我花了近5分钟,教会了父亲如何使用音箱广播相关资料。

12729

12729

十个一律”防控要求

  孩子妈妈切了苹果,叫儿子拿给他爷爷吃,父亲一边洗手,一边问我儿子:“我的好孙子,爷爷谢谢你。对了,你洗手没有呀?”儿子说:“没有。”父亲说:“那不行哟,你刚刚用石头砌房子玩,手上有细菌,如果你不洗手就吃苹果,手上的细菌就通过你的嘴巴钻进你的肚子里。那样,细菌就会咬你的肚子,你肚子就会疼,你就要去医院打针吃药。所以,我们在吃东西前,一定要勤洗手,你明白了吗?”儿子一个劲地点头,老老实实洗手去了。
  11
点10分,父亲拿着一把镰刀正欲出门,我问他去干什么,他说去附近的山上和河堤弄一些野生的艾回来。
  11
点40分,父亲抱了一小捆艾梗和艾叶回来,和着陈年的稻草,捆了三个长条圆柱形的把子,在一头撒上一点湿沙(为的是不让艾叶过快地燃烧殆尽),在家里的客厅、后屋沟和前庭院各燃一个。不一会儿,家里开始烟雾缭绕,原来父亲是通过燃烧艾叶,对家里进行消毒。

F7B2 F7B2

父亲在家中烧艾叶祛毒

最近,全国各地口罩供给非常紧张,很多大城市都买不到口罩,广州等大城市甚至都需要网上预约购置口罩,听说还实施了严格限购,更不要说乡下了。孩子妈妈其实在春节前就网购了口罩,但因为疫情期间很多物流公司停运,至今都没有收到货。
 
怎么办?乡下人有乡下人的聪明与智慧,比起网上热传的双黄连、金银花,我更加相信乡村的传统方子,比如用艾叶熏屋,用艾水泡脚,拿鱼腥草泡水喝,这些土方都具有润肺清肠和消毒杀菌的功效,一方面可以增强人体各机能的抗疫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杀毒灭菌,让病菌无藏匿之所。
  12
点30分,弟媳喊大家吃饭。父亲提醒所有人都饭前洗手,特别是到处跑、到处玩和到处摸的孩子们。他进屋拿了一瓶白酒,让我陪他喝一点。我颇为诧异,父亲平日都不主张我喝酒的,知道我酒量非常一般,三两下肚,准上脸,准迷糊。
见我一脸茫然,父亲解释说:“这段时间你可以喝一点酒,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于是,我们父子每人二两,开心对饮起来。
  13
点10分,父亲的手机响了。村委会主任打来的,通知父亲14点去村委开会,当然是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的事情。

二、下午

  13点20分,父亲吃完饭,戴上口罩,拿着小音箱,打开手机的播放功能,打开音箱的蓝牙,开始了下午的巡组广播疫情防控知识。
 
附带蓝牙功能的小音箱极大提高了父亲的工作效率。半小时后,也就是13点50分,父亲回到家,没多久又骑上摩托车,去村委开会。临走前叮嘱我,下午记得在火屋烧水泡艾叶,给四个孩子洗澡和泡脚。

16AA0

 

父亲用手机和蓝牙音箱向村民播放防疫知识

父亲走后,我和弟弟也没有闲着。我们把家里很久没有用过,之前用于播放广场舞歌曲的大音箱搬上楼顶,把手机里相关的抗疫音频拷贝进优盘,用音箱大喇叭播放。经测试,效果很好,声音足够洪亮,全组人都可以听到。为避免一些人一直听疫情防控知识可能产生的倦腻感,我从电脑上下载了百余首流行歌曲和老年人喜欢听的经典戏曲,适当满足一下乡亲们的精神需求。
  15
点30分,父亲回来了,从摩托车后座卸下一袋消毒粉,还有一大叠疫情通告。父亲告诉我,全村35名基层干部和党员参会了,两位镇干部也到会了。镇领导系统讲解了全省、全市,特别是浠水县的疫情防控形势,说这几天从省上到武汉、黄冈,再到浠水县和团陂镇,都相继处分和罢免了一批抗疫不得力的干部,其中就包括我们县的人大常委会主任和我们镇的书记。所谓“杀一儆百”,县和镇干部空前紧张起来。
  15
点50分,父亲戴上口罩,背上装有消毒液的喷雾器,拎着装有浆糊的小桶,去各家各户门前屋后打消毒水,并张贴最新一期的疫情通告。
  17
点20分,父亲回到家。他喝了一杯茶,又开始忙碌起来,用塑胶桶把家门口厕所里的粪便挑去我家田里。我在门口菜园里辅导侄子作业,突然听到什么声音,原来父亲和两位武汉回来的乡亲发生了“口角”。
 
父亲说:“你们两个不要出来走路啊,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其中一位乡亲说:“我在家闷死了,我出来透透气都不行吗?”父亲说:“按规定不行的,你们是从武汉回来的,不能出门。更何况,你们出门没有戴口罩。”另一位回应:“姚大哥,您是小组长,您倒是给我发一个口罩啊!”
 
“现在口罩、温度计这些物资供应非常紧张,优先给了医护人员,没有多余的口罩可以发给我们。我这口罩也是之前家里留下的。你们实在闷得慌,就单独出来散步吧,别两个人一起,行不?”父亲回答。
 
那位乡亲说:“好的,姚大哥”。父亲接着说:“真不是我有意要为难你们,我刚刚开会回来,我们县的防疫形势很严重,我们镇昨天一天就确诊了3例。我也是奉命行事,安全第一。万一出了事,谁也不好受,请你们理解!”。对方回应说:“知道了,姚大哥,您辛苦了。”
 
这样的“口角”倒不至于影响父亲和其他乡亲的和睦关系,但父亲说多了,有些人一定不喜欢听,一定不开心。

三、晚间

  18点20分,我们在吃晚餐,父亲的电话又响了,村主任打来的:“姚叔,今晚估计得麻烦您了,刚刚镇上要求所有村都要统计武汉回来的人的姓名、电话、体温、具体回来的时间、之前去了哪些地方、接触了哪些人,今晚23点30分前要给到镇上”。
 
放下电话,父亲急匆匆吃了几口饭。我说:“你这么急干嘛,我们塆也就19户,就是一户一户统计,应该很快啊。”父亲说:“你哪里懂啊,我们这个行政村有9个小组,但其中5个小组的组长年纪大了,他们没有读书,不会用微信,没有能力做这些事情。9个小组的统计工作,只能由村主任、会计和其他4个小组长一起做。”
  18
点30分,父亲戴上口罩,骑上摩托车,一溜烟消失在暮色中。临走前,对母亲说:“别等我了,你们先睡,我不知道啥时候才回。”
 
吃完饭,我和母亲、孩子们在火屋一边烤火聊天,一边烤红薯。我和母亲聊到了父亲的日常工作,她对我说:“你别以为你爸这个小组长就很闲,他忙起来的时候特别忙,尤其是上面突然有大事的时候。”我问母亲:“父亲干这种工作,一个月有多少钱?”母亲笑着说:“一个月?你爸可是年薪制哟,他一年有600大洋。”我顿时无语了。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到了21点30分,母亲因为吃了感冒药,头微晕,就先睡去了。
  22
点10分,就剩我和大侄子在火屋了,我给他讲我们村子的变化历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们村在哪,到大练钢铁、文化大革命对我们村的巨大影响,到分田到户和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活力与机遇,到如今的空心村是如何形成的,和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我们村的利与弊。
  22
点45分,终于听到了摩托车的声音,父亲回来了。大冷的冬天,我居然看到父亲的额头出汗了,大颗大颗的汗从额头滴到脸颊,再往下到脖子。我赶紧吩咐侄子给他爷爷泡一杯热茶,我给父亲弄了艾水,给他洗脸和泡脚。父亲一边泡脚,一边从口袋掏出三张标注我们组18名武汉返乡者体温的纸,吩咐我做一件事:“你把这三张纸拍照,发到村委群里去,上面要求每天都要上报这个。”
23
点20分,父亲终于进屋休息了。

四、思考


 
一年工资600块,估计绝大多数人都难以置信,但这就是我父亲作为中国乡村最基层的最小“官员”的真实待遇。
 
父亲真的缺这点钱吗?当然不是。我好歹也是个大学老师,弟弟也是个搞装修的小老板,父亲当然不差这点钱。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父亲与共和国同龄,今年71岁,还这样为基层抗疫工作早出晚归、日夜奔忙,万一不小心染上病毒,该怎么办?说我和家人不担心,那绝对是假的。他担任我们组的小组长已12年之久,不是不想卸任,而是组里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
 
春节期间(村里人口最多的时候),我们家所在的组合计93人,过了正月十五基本上只剩18至20人,也即组里的常住人口。留守在家的要么是残疾人,要么是高龄老人,要么是小孩,读了点书(父亲读到了小学三年级,在组里60岁以上的老人中算是“高学历”)、能看懂和理解上面的政策与文件、能做点事、说得上话的,也只有我父亲了。

1409A

父亲在村口设立劝返岗

  在当下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父亲不仅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还要负责全家老老小小的健康。因为职责所在,他需要天天外出,宣传抗疫知识,驻守劝返岗,严防有人出入,去各家各户喷洒消毒液,定时播放宣传录音,巡村劝导聚集聊天者,三天两头去村委开会,张贴各种通告,下达各种通知、要求,并上传疫情统计数据,给武汉返乡人员测体温,收集并代买武汉返乡家庭的生活物资空缺,等等。
 
毫无疑问,正是无私贡献的精神,才支撑父亲在村小组长的位置干了这么多年。这么多年,他一路走来,只管用心做事,凭良心做事,从来不计报酬,不求名分。

  中国乡村地区有不计其数父亲这样的基层小组长。正是有他们在乡村全部公共事务处理中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才支撑起乡村的蓬勃与有序发展,才维系了乡村的繁荣与稳定。

  套用人们形容河南防疫措施的所谓“硬核”说法,我想说,祖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像我父亲这样辛勤耕耘、不计得失的村小组长,才是真正伟大的“硬核”。

作者姚华松系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来源|南方都市报2020-02-11、澎湃网2020-02-12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