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11届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现场直击
2021年10月26日下午,文逸楼509多媒体教室,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十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举行。王枫云教授、夏宏教授、沈本秋教授、蒋红军副教授、刘晓洋副教授和刘念讲师作为评审组专家出席了本次次比赛。学院党委刘向晖书记和部分老师参加观摩了比赛。
本次比赛采用了线上和线下混合授课的方式,参赛选手张庆鹏老师、陈明丽老师、郭明老师、杨小聪老师依次登台现场讲课,彭铭刚老师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在线讲课,每一位老师都展现了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教学风采。
张庆鹏老师
中英结合 融会贯通
张庆鹏老师作为第一位参赛老师,讲授了心理学中的情绪二因素理论。这一理论主要阐述了情绪产生之前有两个重要因素在起作用,分别是生理唤起和认知标签。生理唤起具体指的是人们心跳的加快、出汗的增多等反常的生理现象,认知标签指的是我们对于生理唤起产生的原因的概括。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在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人们对于自我的评价,人们的情绪体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情绪的来源。
陈明丽老师
温柔大方 侃侃而谈
陈明丽老师讲授的《民俗学概论》课程介绍了民俗的特征。她巧妙地运用盘古开天辟地、童谣《看见她》以及东北十大怪等例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民俗的四个特征:分别是传承性、异文性、地方性和匿名性。她最后总结:民俗“永远在活生生的当下实现和构造的过程中让过去和未来‘同时到来’,让过去在现在被‘激活’,让未来在现在被‘披露’出新的可能,从而赋予了民俗更深层次的意义。”
郭明老师
图文并茂 生动清晰
郭明老师的声音自信洪亮,他讲授的主题是“政治参与的概念与类型”。他首先回顾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国家主要对社会进行统治和管理,社会主要向国家进行利益表达与政治认同。通过浙江温岭的一个典型案例,郭老师阐明了政治参与的概念,接着展示了政治参与在中国古代与西方国家的几种界说,最后,他依托不同的案例形象地演示了政治参与的三种类型,循序渐进的讲解使得原本刻板的政治概念立刻“鲜活”起来。
杨小聪老师
活泼有趣 互动课堂
杨小聪老师的教学具有极强的衔接性与互动性,他在讲课之前首先回顾了经济学基础的上一节内容,重温了对正外部性物品与负外部性物品的理解,接着展开对物品的特征的全面介绍,系统地说明了物品具有排他性、非排他性、在消费中具有竞争性和不具有竞争性的四个特点,并且依据这四个特点的组合,将物品划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和垄断资源。杨小聪老师注重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
彭铭刚老师
中英结合 融会贯通
彭铭刚老师授课的主题是“公共管理研究中实验法的运用”,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即为什么要使用实验法、实验法分类和适用场景、研究范例以及实验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他重点介绍了实验室实践、现场田野实践、问卷实验、自然实验和准自然实验这五种实验法的研究问题和样本分类,讲授内容具体严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比赛结束后,现场六位评审专家经过讨论和评比,评审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陈明丽、彭铭刚两位老师获得一等奖,张庆鹏、杨小聪、郭明三位老师获得二等奖。刘向晖书记和王枫云副院长代表学院分别向获奖老师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
教学竞赛不仅仅是教师课堂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互相观摩和学习的机会。“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锤炼教学基本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是教师的职责,希望通过本次教学比赛,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热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我院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