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双创实践课程效果显著

作者: 时间:2021-12-19 点击数:

《乡村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培养乡村人才引流助力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乡村振兴的实施元年。但目前的乡村发展面临乡村人才短缺和乡村人才低质化的困局。据数据统计,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已达1.8亿人,选择返乡创业的人仅占0.6%,乡村人才是“进不来”也“留不住”;在现有的在本地的农民工中,学历为大专及以上以及实用型人才仅占7%。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培训在地人才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育青年大学生、社会有为青年这样的潜在人才,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毕业后能够回乡工作,做乡村干部或者到乡村创业,或者从事为乡村服务的工作。



从接受教育帮扶,到开发扶贫资源育人,再到脱贫攻坚后全面培育乡村人才,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谢治菊教授带领团队始终走在课程思政革新的前沿,自2018年至今,通过培育潜在人才、培训在地人才、孵化返乡人才,一条完整的乡村人才培养思路慢慢形成。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她延续“十三五”期间开设《中国扶贫密码》课程的做法,创设《乡村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和公共精神,鼓励学生争当乡村人才振兴的孵化器,引导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创业就业,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与新生力量。

课程以“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校内+校外”“常态+项目”的方式,结合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与实践要求,系统讲解乡村创新创业的青年担当、政策体系、思维模式、经验启示、典型案例与现实路径,深度开展乡村创新创业的基地考察、现场教学、社会实践与项目设计,试图建设“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四维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政产学研创”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形成“校地、校企、校社、校村、校农、校校”六类合作的课程推广体系。


12F06


课程教学团队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理论学时以广州大学教师、乡村振兴职能部门领导上课为主,实践学时以碧桂园集团乡村振兴管理人员、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产业负责人、乡村干部到广东连樟村、鱼咀村、幸福田园等基地开展现场实践教学为主。

为更好地开展课程实践,课程组先后开展了“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与“开局2021:乡村致富带头人口述故事”征集活动,让学生面对面采访乡村致富带头人、乡村干部,了解乡村创新创业的有效契机、成功经验、现实困难、影响因素与未来密码,将乡村干部与致富带头人身上所呈现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素材,净化学生的“三观”,让学生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走进乡村,进而了解乡村、关注乡村、投入乡村、献身乡村、振兴乡村。

通过开发以“责任、担当、奉献、探索、吃苦、实干”为核心要义的乡村干部与乡村致富带头人精神,将这些精神转化为带有普遍特征的立德树人资源,丰富高校立德树人的路径方式。通过课程中的精神鼓舞、榜样示范、价值引领和课堂教育,让青年学生有信仰、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也是破解脱贫攻坚资源与乡村振兴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密码,能够提升“大思政”的育人效能。


19AAE


学生们将在乡村振兴阶段感受到的情怀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有100多人次学生在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奖,50多人次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三下乡”实践团队也获得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提名以及“广东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广州市社会实践示范团队”等10余项荣誉,与此有关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优秀案例、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获批10余项。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