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会讲第16期
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
【编者按】病毒与人类共进退,灾难与文明共成长。己亥末,庚子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诸多经历,诸多场景,诸多记忆,都会成为我们难以抹去的岁月片断。2020年3月15日上午,珠江会讲第16期,《南方治理评论》主编陈潭教授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于海波教授围绕“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进行了线上交流与线下记录。
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致力抢救我们自己的当下叙事和可能留存给未来的点滴印迹。
——陈潭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将会把一生最美好的时间奉献给它。职业生涯会给我们带来快乐、金钱、地位和幸福,也会让我们感到焦虑、烦恼、沮丧甚至无助。显然,此次疫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亦是一次大考,会让我们悟出许多的人生真谛,学到许多平时无法学到的东西。疫情会激发我们每个人反思、理解和实施全部的生涯过程和所有的生涯内容,也会让每个人通过这次重大疫情的经历和参与,重新建构起更深刻、更有特色、更有价值的生涯。拥抱不确定性,做好当下即是未来。
◎《南方治理评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节奏,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内各地高校开学时间一再推迟,这对于今年毕业面临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场意料之外的考验。同时,此次重大疫情对于很多在岗工作者来说也面临着职业的反思与调整。作为长期从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名专家,请于教授从职业生涯重塑的角度给我们谈谈您的理解。
◎于海波: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常常不再有稳定的结构和可预测的轨迹,并越来越多的断裂、转型和不确定,个体时常感到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定位,越来越焦虑和自我怀疑。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职业具有多样化和流动性的特征。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相信疫情也给每个人都出了一道难题:我未来的生涯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要做哪些调整?
所谓个体的生涯,就是个体从很小一直到适应退休生活的人生经历过程,这个过程中个体主要经历生涯的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高原期、退休期五个阶段,是个体逐步探索和创造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的过程,这也是个体不断经历人生不同角色的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过程。
此次疫情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巨大挑战,我们适应在家办公吗?能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和职业目标吗?疫情给我们生涯的挑战和教训是什么?疫情后我们的生涯还是原来的样子吗?这都促使我们开始进行生涯重塑(career crafting)。所谓生涯重塑就是,个体为了更好的实现个人与生涯更好的匹配,主动进行生涯调整的积极行为。所以,本次疫情激发我们对我们现在乃至未来的生涯需要进行哪些主动调整和改变呢?这次疫情对我们的生涯而言既是一次重大挑战,也是一次需要进行生涯重塑的巨大外部推动力。此次重大突发疫情激发我们的生涯重塑主要有两个方面:积极反思和主动建构。
◎《南方治理评论》:突发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四处肆虐,让春天一切美好的愿望化为泡影。很多人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快乐踏春,即使复工复产之后也是更快地回家宅家。这种疫情之下倒逼的居家宅家生活,仿佛让我们和社会之间拉开了距离,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反思自己。很多人说,2003年的萨斯疫情没让太多人长记性,本次疫情看来会让更多的人长点记性。显然,这种被按下生活“暂停键”的冷静反思有助于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那么,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开展积极的生涯反思呢?
◎于海波:疫情尤其激发我们每个人积极反思我们现在的生涯状况,这种反思以个体是否达到与当前生涯环境相和谐为基本原则。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反思之一:疫情启发我反思“我的三观需要优化吗?疫情对每个人都是一次重要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学习经历,它会深刻的启发我们反思我们的三观。疫情告诉我们,在世界观中,我们要敬畏大自然,敬畏规则,古代先贤老子就告诉我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建立起敬畏的价值观,这是疫情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和生涯最大的启示,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在现在和未来生涯道路上重要的警戒,要敬畏规律,敬畏规则。在人生观方面,那就是我们都是相互依赖的,疫情中我们依赖于我们的家人,依赖于我们的组织,依赖于我们的同事,依赖于我们强大的祖国,让我们更加确认我们是社会性的群体而不是单个的个体。在价值观方面,疫情告诉我们生命安全是红线,生存是底线,这才是生涯的起点和基础。
反思之二:疫情激发我反思“我的能力适应重大变化吗?疫情中,我们变换工作和办公方式,这都进一步检验:为了适应现在办公的需要,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我们的能力能适应这种变化吗?是我们的技术不熟练?还是我们的技能不够?还是我们的能力欠缺?这对每个人都是一次综合的职业资格“考试”。考试你会引发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各方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激发我们要提升我们的生涯适应力。
反思之三:疫情告诉我反思“我对职业的未来趋势了解吗?疫情检验了我们原来对职业的未来规划,甚至打破了我们的某些职业目标。疫情告诉我们,未来的职业必须适应大数据的需要,适应智能网络的要求。这次疫情,将会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推动社会各个方面智能化的水平,推动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推动基于虚拟情景的生涯的探索和发展。
反思之四:疫情引导我反思“我实现职业目标的策略还合适吗?我们原来工作的模式需要虚拟化,组织模式需要虚拟的平台化。疫情检验了我们每个行业、每个单位,每个个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办法是否适合诸如疫情等重大变化。这要求每个个体由此反思自己的生涯策略是否需要调整,工作内容需要根据疫情进行适当变化,工作方式需要根据疫情进行改革,工作目标也需要进行恰当调整。疫情启发我们探索更为多元化的生涯目标实现策略。
反思之五:疫情启迪我反思“我对生涯意义的理解合适吗?疫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生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生命、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对他人、对社会的支持与贡献。当个体的生涯对他人的生命有至关重要价值时,生涯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涯才会让个体体会到最高的价值;当生涯对于他人的安全和生存提供保障时,生涯才更值得个体追求,更值得他人尊重,更值得社会认可。
◎《南方治理评论》:在快速变化和充满不确定的高风险时代,由组织或社会主导的传统职业生涯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自我概念正在不断被强化。那么,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开展主动的生涯建构呢?
◎于海波:疫情会引导我们每个人主动进行生涯建构,也就是说每个人会根据情景变化主动调整自己的生涯目标,主动与周围人进行新形式的交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展示个体优势。这个过程以个体主动采取行动、重新探索自己的生涯为基本宗旨。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建构之一:疫情推动我“持续更新我的生涯目标”。对每个人而言,疫情也是一次对每个人计划的生涯目标进行检验和考试的契机,面临如此重大的全球疫情,很多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生涯目标也许无法实现,很多需要及时调整。有的生涯目标需要放弃,有的生涯目标需要拉长时间节点,有的生涯目标内容需要去掉,有些需要加入新的生涯目标内容。这些方面在疫情时期乃至疫情之后,每个个体都会一直在主动的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
建构之二:疫情鼓励我“在职业中主动展现自己的特色”。疫情也是对每个人是否在生涯中打造和表现出自己特色的一次检验。疫情作为每个人生涯中的一次巨大环境变化,会进一步突出每个个体在自己生涯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特色,这种重大变化在未来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涯带来其他什么样的需求,形成什么样的特色。个体经过疫情前后的检验和总结,会更清楚地找到自己生涯的特色,并在今后生涯中更好的凸显这个特色,建构和创造自己的生涯。
建构之三:疫情激励我“在职业中积极确立自己的价值”。疫情更是对个体生涯价值的一次检验。疫情告诉我们,制度、政府、医疗、科技、文化等对于应对重大变化如此重要;更告诉每一个人,与人生命生存息息相关的职业是多么的重要,如此的崇高。所以,疫情激励每个个体进一步探索自己在生涯中的价值,并通过当前和未来生涯中的深入探索,构建和突出自己在生涯中的独特价值和优势。
建构之四:疫情促使我“主动打造职业的多元路径”。疫情让很多个体的生涯无法进行下去,或者对很多个体的生涯而言,是一次致命打击。因此,疫情会推动很多个体在生涯设计和生涯实施过程中探索和寻找多元的路径。疫情告诉所有行业的每个个体,当今时代的生涯必须与科技进行整合,必须借助科技来进一步推动本行业和本领域的更高适应性和更多选择,这也会预示着零工经济会在疫情中和疫情后会得到迅速发展。
建构之五:疫情鞭策我“主动建构生涯新的价值和意义”。这次重大疫情让每个人的生命和生存成为最重要的主题,即使如此危险,我们身边那么多的医护人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都奔赴前线,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安全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对每个人而言,这都是一次直接或间接的、探索生涯价值和意义的、残酷的现实实践。这也会推动每个人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生涯对自己、对他人、对组织、对社会、对国家和全世界的价值爱,进一步建构起个体生涯更多、更深刻、更丰富的价值和意义。
◎《南方治理评论》:瘟疫好似一面镜子,透过它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面色和污点。瘟疫也是一次大考,通过它可以检验个人的成色和不足。巴尔扎克曾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阶,信徒的洗礼水,智者的无价宝,弱者的无底渊。”我们知道,在灾难、瘟疫和战争中留存的不幸是代价高昂的,是永生难忘的,也是奋发前进的。此次瘟疫留给我们的是一笔沉痛的人生创伤,也是一笔沉重的历史财富。
◎于海波:疫情对我们国家是一次大考,对我们每个人更是一次大考。大疫当前,抱怨消沉与事无补,唯一的选择是坦然面对,通过科技的力量、组织的力量和自我的防护,一定能够战胜病毒和瘟疫。有人说得好,逆境中能检测出人生是否成功,逆境中的苦难是幸福给的吻,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因此,疫情能够激发我们每个人反思、理解和实施全部的生涯过程和所有的生涯内容,也会让每个人通过这次重大疫情的经历和参与,重新建构起更深刻、更有特色、更有价值的生涯。
【嘉宾名片】于海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领域涵盖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鸣谢|生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