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穗服务”:创新社会服务新模式

作者: 时间:2018-05-03 点击数:

“粤穗服务”:创新社会服务新模式

《南方日报》2015年11月12日

每天下午4点半,荔湾区站前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就会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活动室里,社工带领几十个孩子在讨论,在分享,在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他们有学唱歌曲的,有跳舞和下棋的,也有做作业的。而入夜时分,又有一群年轻人来到灯火通明的教室里上课,他们学粤语和英语,也学会计厨艺等专业技能。这群人都是从全国各地到广州务工人员及他们的孩子。他们参加的是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展“新广州人一家两校”的服务项目。

该项目是事务所为站前辖区外来务工人员新广州人创建的“新广州人之家”、“新广州人士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新广州人士子女430学校”。2012年以来,新广州人四个社区服务项目分别获得广州市、荔湾区的四项奖项,得到政府认可,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服务对象满意。如今,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展的许多社会服务已成为社工界诸多领域标杆。事务所负责人谢建社也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工人物”和“广东省优秀社工督导师”。不久前,该所被评为广东省人才重点实训基地。

撰文:刘茜

A“一家两校”让新广州人安心扎根

谢建社是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学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农民工研究工作。然而新一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而犯罪的问题让他忧心忡忡。“他们与跟父辈老一代农民工不一样,渴望留在城市,但又缺乏技能,当生存不下去就去偷去抢面临着既融入不了城市又退不回农村的两难处境”。

2008年广州社会服务工作刚刚起步不久,很多市民还没有搞清楚“社工”和“义工”的不同,广州甚至还没有专业社工组织。谢建社决定要做“吃螃蟹的人”。决定自己创办社工机构服务外来务工人员。

当时社会工作还没有为大众所知,社会认同度很低。但谢院长却坚定地认为“社工是一个帮助人的工作,农民工是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于是他的服务便从火车站附近,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站前街起步。

据了解,站前街户籍人口共3万人,但辖区内生活、居住务工、经商的新广州人则达7万多人。针对站前街流动人口数量的地区特色,借助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和广州市城市职业学院的资源,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成立通过站前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辖内新广州人及子女特色推行“一家两校”的项目,将站前街家综打造成新广州人士的“新广州人之家”,以及建立新广州人士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新广州人士子女“430”学校。

目前,新广州人士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已培训多批外来工,他们分别是辖区内的环卫工人、保安人员和企业务工人员等新广州人,学校不仅聘请专业讲师给学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心理辅导等课程。而新广州人子女430学校则在下午4:30—6:00时段由中心社工帮助指导完成作业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放学后的安全有保障,家庭学习作业有人抓,解决新广州人家庭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仅2014年-2015年半年中,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就完成新广州人外展服务、咨询、探访服务305人次,其中外展42人次,环卫工人探访180人次,安保人员50人次,专业市场调查33人次。通过开展个案服务,为160人次新广州人的适应困扰、心理情绪问题、家庭矛盾提供支持和解决困扰。

B.社会公共服务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虽然国外、中国香港的社工体系比较成熟,但很多领域怎么落地仍是问题。”谢建社表示。社工的本土化并不容易,他们只能摸索前进。现在大众耳熟能详的“政府购买服务”,在当时还是个新词汇,他们不仅承担外来人员的服务还承担了政府购买的青少年事务、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社工服务,而且还尝试性的承接了社区特殊群体近100人,其中社区矫正人员7个、610人员29个、刑释解教人员13个,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约50人。他相信社会公共服务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谢建社和他的团队推进“筑梦TEEN·3+1知行”计划,培养社区的青少年正确的环保观念、尊老孝亲、感恩、爱国、文明上网等观念和意识,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还创建亲子沟通平台,加强亲子间沟通与交流,使青少年与家长能够互相欣赏、分享成长快乐,为社区内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组织社区及学校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本社区建设的参与。

服务残障人士也是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服务的重点。他们在海珠区素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创建成立“有爱无碍,与您同行”——残障康复特色服务项目,实行“五位一体”服务,通过手工制作、专项培训,提供全方位康复服务,从残障人士爱心帮扶计划、康复训练指导计划、家属互助计划、社区融入计划和、义工培养计划和回归社会就业五六个方向进行全方位服务,建构残有所乐、残有所康、残有所学、残有所能、残有所为“五有”模式。

为了残障人士更好融入社会,他们提供了就业信息服务,收集服务残障人士的就业信息,根据各残障的具体情况推荐就业,协助其就业的各项申请。目前已为多名智力四级的残障人士、成功推荐麦当劳服务员的职位,目前就业情况稳定,得到经理就业单位的好评赏识,就业双方都很满意。

张先生是一名肢体一级的残障人士,他通过职业培训、就业观念转变等培训,现通过开残疾车载客/货,赚取生活所需费用。他说“社工帮助我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助人自助,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谢建社和他的团队在探访、跟进个案的过程中,有意识与残障人士的邻里沟通,把残障人士的家庭情况及需求反映给邻居(在遵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社工用自己的行动关爱残障人士,从而感化残障人士的邻里,激发其参与到助残的行列中。目前已有5户多名残障人士得到邻里的帮助。

今年上半年事务所共服务残障人士及家属687人次。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及家属了解社工,接纳社工,残障家属支持网络得到改善。

C.众多服务领域均成行业中的标杆

“当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应知道,还有部分人需要社会的大力扶助,他们是留守儿童、残障者、老人、农民工等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向全社会释放十大红利,件件都将通过社会服务落到实处,社工服务就大有可为。”谢建社说。

在他看来,这些弱势群体不是缺乏潜能,而是缺乏挖掘潜能的资源和机会,他们是属于需要阳光雨露滋润的群体。“他们的存在,他们的需求,告诉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社工。当他们懂得了自立、自强、自尊、自信,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时,社会才能真正地安定与繁荣。”

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不仅在“新广州人”、青少年、残障人士服务方面成为行业标杆,而且长者社工服务方面覆盖率高,推动长者居家安全服务计划,维护增进长者居家安全健康生活成效显著。

他们链接多种社会资源(如狮子会、义工联、社区医院)维护长者健康服务多元化。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为长者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使长者发掘自我更新潜能,素社家综老年阳光艺术团义演多个街区公众场所,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多个节目获得奖励学习减慢长者身体及智能上的退化速度,维持健康的生活模式,从而实现了长者的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能。并为12户困难长者完成仁人家园居家安全改造,社工服务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服务受众面不断扩大。

为了丰富老人的精神世界,他们还培养健康长者义工,成立“耆心协力互助队”。服务两年多来,长者部社工们一直注重培育长者社区领袖和长者义工,开展长者领袖培育小组,注重培养长者领袖,使长者领袖义工参与到活动的策划与服务中。营造了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健康老人服务弱能老人的和谐氛围。

为了深化义工服务的开展,提高义工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结合义工的能力与服务对象的需求,义工部制定诸如义工登记制度、义工培训制度、义工服务手册、义工激励制度、爱心ATM制度等一系列的义工服务制度。他们每月按时定量针对该月服务展开系列的义工培训,让义工了解该月开展服务的意义,学习适用的服务技巧,从而创建了义工“三三得九”的服务模式。

从无到有,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从最开始的几个创办人到如今接近100多名全职员工。还有以热心居民为骨干、大学生为补充的稳定的义工队伍,共组建了15支义工服务队伍,每年可发动数 参与志愿服务。而服务项目《关爱“马路天使”行动项目》和《“关爱安保人员”彩虹菜单行动项目》入选广州市2013年度幸福社区公益项目。《“站前一家亲”——新广州人“一家两校”服务项目》入选荔湾区2014年社会创新项目。《社会工作介入新广州人服务》的社区服务项目被评为2013年荔湾区优秀项目一等奖。事务所作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多人被评为全国、广东省、广州市优秀社工。“社会工作的之路很长,漫漫其修远兮,吾等仍需上下而求索我们现在还只是在起步阶段,还要不断进步”。谢建社表示。

时间:Nov 27, 2015 11:49:00 PM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