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观望,毕业生就业要抓紧——选择性就业矛盾透析

作者: 时间:2018-05-03 点击数:

广大新闻网讯“有工作,劳动节才过得开心!”土木学院的蔡同学说出了许多未就业毕业生的心声。与去年金融危机围逼下的严峻形势相比,今年随着全国经济回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有所好转,也令人期待更高。4月7日,我校签订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要求到2010年9月1日,本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0%。但记者近日在我校招生就业处采访时获悉,从各学院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不明朗,学生择业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选择性就业矛盾”现象。招生就业处有关人员提醒毕业生:“每年的4至5月份都是就业的高峰期,这个时候还没实现就业的同学,不能再观望,一定要紧张起来了!”

就业现状:选择性就业矛盾突出

所谓“选择性就业矛盾”,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对就业选择,与企业招聘需求之间产生的矛盾。据招生就业处分析,去年以来的多场招聘会,显现出“大企人山人海,小企寥寥无几”的两极分化局面。长期以来,大学毕业生都更加向往大型国企或跨国外企,导致小公司的应聘热度低,满足不了其用人需求,出现所谓的“招人难”。虽然今年经济回暖,但作用于促进就业效果却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岗位多,应聘少”。比如经贸销售类等招聘岗位明显增加,这类岗位一般以底薪加提成作为报酬,但不少大学毕业生碍于入职待遇低等原因,忽视了企业对他们的招手。

对于部分应届毕业生对就业的态度和做法,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罗福先老师认为,“这是不明智而且不现实的,大学生应把眼光放远。”据了解,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罗老师结合分析,今年全国有630万大学毕业生,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本身就存在激烈的竞争,“就业难”是客观存在的。

就业攻坚:尽快上岗才是正道

对于上述这些现象,罗老师指出,这是大学毕业生长期存在的弊病,关键还是要调整就业观,可以先就业后择业;千万不要错过目前这段时间的就业良机,一旦错过,将给自己增加竞争压力,所以尽快上岗才是明智之选。

对于就业信息的接收,招生就业处提醒应届毕业生,不能纯粹依赖短信平台发出的招聘信息,还要多留意校内外网上的就业信息,同时欢迎应届毕业生到就业服务大厅咨询。

成功案例:尊重现实摆平心态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成功就业的案例,一些同学克服了眼高手低或妄自菲薄的心态,尊重现实,终于实现了一次就业。

人文学院的王同学是应届师范毕业生,目前已找到工作,在广州二中担任语文教师,但据王同学透露,他们班已确定在学校(无论公办或民办)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学,目前仅有他一人,“形势确实很严峻”。他认为自己能提早就业的原因,主要是“把心态放平,尊重现实,不眼高手低”。他曾经去过两次招聘会,“人生的第一次招聘会经历是,排队等待6个钟!”还曾多次到学校实习、支教、面试,“不会放弃任何可能锻炼的机会”,积累了不少经验,最终顺利地实现了他的“教师梦”。

商学院的陈同学专业是工商管理,现供职于一家证券公司,竞争上岗的过程是他最引以为荣的。据了解,该证券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招聘,与陈同学一起进入培训的包括清华博士1人,清华、北大、人大等10个硕士以及厦门大学本科生1人,但他作为广大本科生,并没有感到压力,反而更加坚定信心,认为“客观的就业困难是必然的,但自身的实力更为重要。”同时他也表示,虽然证券业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但鉴于待遇问题和就业形势,他还是选择先就业,再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关链接:三类毕业生现阶段要做的事

你的毕业去向如何?生命科学学院李燕冰老师归结成以下三类人群:已就业、未就业、考研或出国。

李老师建议,已落实工作的学生,应该冷静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初入职场要谦虚接受意见,多与经验丰富者讨教;付出努力仍未就业的学生,应该给自己好好总结,也可请老师给自己支招;准备读研或出国留学的学生,应该及早向老师咨询政策指引,顺利进修学习,同时还要争取时间投入社会实践,为自己日后的成功增加砝码。

(来源:广大新闻网编发:邹晓帆)

时间:Nov 29, 2010 7:43:00 PM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