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百味】采如歌 访见欢

作者: 时间:2018-04-18 点击数:

参加校友采访实践活动,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也是一次幸运的机遇。校友采访实践活动就好似点点星光,点缀着这个暑假,使得这个暑假变得特别和有意义。而这次活动使我明白的是,采访中“看问记应”的学问还真不少。

看——受访者悄然透露的信息

从踏入采访者的工作地点的第一步,我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工作地点是受访者必不可缺的战略台,工作地点隐藏着受访者的重要信息,是我们进行采访工作的隐形发言人。一般而言,有的受访者的办公室比较简洁,可以看出这位受访者可能品行清廉、喜欢简单明了;有的受访者的办公室比较杂乱,说明她或者他工作可能比较繁重,我们采访的时候要尽量简明扼要,不能占据采访者太多时间;有的受访者的办公室藏有很多书籍或者花草,说明受访者可能喜欢看书或者养花种草。

再是观察受访者的态度,如果受访者脸色看上去不是很好,说明他可能遭遇一些不顺心之事,或者不太愿意接受采访,我们必须有礼貌地说清楚来意,说清楚我们采访的目的和重要性,以表达我们的诚意,降低采访者的戒备心理,并开解受访者的心结,将话题简单化、容易化。

问——采访对象不同,采访问题不同

我们校友采访的对象的岗位有高级官员、有高校党委书记、有中学老师,也有电视台主播兼副主任。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我们的问题切入不同。例如,面对一个有多年经验的主播,我们会首先从她最熟悉的工作着手,适当向她取取经,拉近彼此的距离。而对一位从大学时期开始到工作二十多年至今从未离开过广大的党委书记进行采访的时候,我们会直接从她对广大变迁的经历了解着手进行采访,紧抓第一线消息。

对于高校党委书记,我们侧重采访她关于高校变迁的和在学生工作开展方面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学老师,我们侧重采访她关于专业就业和教学方面的问题;对于电视台主播,我们侧重采访她关于大学时期对她的影响以及个人奋斗经历的问题。在这次暑假校友采访中,我们问得多了,也问得精了。

记——巧记,多记

作为采访者,特别是我们这样设备不是很齐全的采访者,主要靠笔头记录。记录受访者说的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好的方面是和受访者笔谈。例如,我们采访广东电视台的徐志勋副主任就是采取笔谈的方法,由于受访者身在国外,而且时差十多个小时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进行笔谈。这样一来一回,时间耗费最长,但是所记录的信息却是最准确的。而当面谈的时候,记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受访者说话没有分主次,没有明显的点,甚至是漫谈的话,就要考采访者的反映能力和归纳能力。

应——采访是互动,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采访难,就难在采访不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必须有互动,才能进行得下去。采访中经常可以得到真知,是因为采访者穷追不舍,受访者防不胜防,或者由采访者启发、诱引,打开心底之门,往往能出现精彩的、引人深思的语句。

我们小组在采访广州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琼的时候,问她经过多年的学生工作,有没有发觉现在80后、90后的学生与60后、70后有何不同之处时,她沉思了一会,总结出现在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会比60后、70后要有所提高,因为80后、90后的视角更宽广、信息接收量更大,思维会更活跃、更灵活;而现在的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将来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社会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另外,由于处在信息时代,现在的学生收到外界的影响更多,我认为网络是不能代替学习和读书的,虽然理论是比较枯燥,但有着网络缺少的东西。80后、90后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而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比较自我、自以为是,在团结、协作方面比较欠缺,应该学会沟通、理解和感恩。而60后、70后的学生和老师关系更亲密,下课他们常常去老师家里和老师探讨问题,可能现在老师都不住在大学城的缘故,学生和老师课余时间的交流比较少。

经过这次暑期校友采访的实践活动,我采访到众多出类拔萃的校友,并为他们而感到自豪,为广州大学感到骄傲,也为自己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而感到开心。

(作者:09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张咏欣编辑:李瑶葵)

时间:Aug 30, 2011 10:40:00 PM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