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举行

作者: 时间:2022-11-28 点击数:

第五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

“面向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学科与实务”

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圆满举行



2022年11月26日,第五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暨“面向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学科与实务”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在广州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广州大学、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州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广州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协办,会议得到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研究室原主任李雪勤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教授,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增科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纪检监察学院院长常保国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国权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广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晓晖,广州市社科联规划部部长杨霖,广州大学纪委副书记程东海、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延平、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河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等60多家单位廉政研究理论界和纪检监察实务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刘雪明教授主持开幕式。广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晓晖致欢迎辞。陈书记在讲话中对广州大学和廉政研究中心进行了介绍,强调面向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和廉政治理研究能够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环节。会议以“面向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学科与实务”为主题,很好地回应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问题关切,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广州市社科联规划部部长杨霖在致辞中指出,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以“面向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学科与实务”为主题举办本次论坛正当其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通过举办本次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各位专家学者增进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促进纪检监察实务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契机。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会长、北京大学政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增科在致辞中指出,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在国内起步早、影响大,涌现出一批廉政教育和研究方面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教育部名栏——《广州大学学报》“廉政论坛”专栏为国内学术界廉政研究成果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发表阵地。本次会议围绕面向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实务与创新、历史视域中的纪检监察等专题开展研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在致辞中代表全体师生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友好莅临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肯定面向数字时代公共监察与廉政治理研究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在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董石桃教授主持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中心副理事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研究室原主任李雪勤研究员就“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学科建设”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推动纪检监察监察体制改革主要致力于解决党的十八大以前存在着中央没有统一的反腐败机构,无法解决党内审查“双规”问题,人大监督权力架构不健全,检察院反腐败权、侦查权、起诉权和批驳权的矛盾等问题,通过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统一、反腐败职能整合、人大权力监督的架构调整等举措实现了权力监督全覆盖。他强调,纪检监察学科主要包括纪律学、监察学、廉政学,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纪检监察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纪检监察学、纪检监察原理、党的纪律学、监察法学、廉政学五门课程。纪检监察学科建设要实现务虚和务实相结合原则,务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教授阐述了纪检监察学科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和发展思路。他指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要跳出部门视角,将职能、任务和工作结合起来,纪检监察学科具有跨学科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纪检监察人才培养要宽口径、重实务,要明确自身服务的客户、满足客户需求,加大对纪检监察、廉洁合规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力度,提升纪检监察人才培养质量。他强调,学科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是高校,主要载体是独立建制的高校纪检监察学院,未来应从强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职业伦理课程等方面强化纪检监察学科建设。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着重从“大党独有难题”角度探讨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和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交叉性。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其独有难题主要包括管理数量庞大的党员以及基层党组织难题、长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难题、经受“四大考验”、防范“四种危险”难题。他指出,解决“大党的独有难题”,一是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三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四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五是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六是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七是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纪检监察学院院长常保国教授围绕纪检监察学科人才培养问题,对纪检监察人才培养层次、课程设置、协作培养三个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他认为,培养纪检监察专业本科生可以采用多种学制,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特色学科优势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纪检监察本科专业课程可以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通识课、实务课、专题课四大类型,共包括3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他建议,加强纪检监察人才协作培养,在培养纪检监察人才的过程中,各级纪委纪检监察机构需要大力支持学生实习实训,培养出理论与实务并重的综合性纪检监察人才。



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国权教授回顾了浙江大学纪检监察研究所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当前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通过对“党的自我革命和功能性分权理论”的学理阐发,他提出要反思纪检监察的一些基础概念,如中国的“政党”和“国家”概念。他认为,中国的“党”的概念包含着国家和社会的内涵。中国的现代化是政府主导的现代化,这个政府是“广义政府”,包括了党和国家。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始终坚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反腐败应贯彻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下午的研讨会设置了四个回合的平行论坛。第一回合由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教授刘建义主持、《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罗海丰评议。专家学者们围绕纪检监察学科话语体系建构、习近平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新文科的廉政学发展、纪检监察专业发展、监察对象的范围及界定、监察官职业伦理规范等重要问题展开了研讨交流。第二回合由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教授肖生福主持、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曾维和教授评议。专家学者聚焦纪检监察实务的前沿问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腐败协同治理、纪检监察干部腐败行为的演化机理、县级巡察的数字赋能、巡视巡察工作与反腐败成效评估、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与监督管理、国有企业数字化监督体系构建、“室组”联动建设等纪检监察实务发展重要问题进行了开展了研讨交流。第三回合由广州大学党内法规中心副主任卢护锋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副院长李莉教授评议。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如法官惩戒制度和监察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监察法与刑事诉讼衔接机制、监察审理规范化、高校二级纪检组织履职能力提升、纪委监委合署办公的法治优化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第四回合由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教授丁魁礼主持、广州大学中国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徐凌教授评议。与会专家从历史视域出发,研究了巡察制度的有效性,还围绕改革开放以来党风政风监督体制的演进历程、十八大以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利敏教授主持闭幕式。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宣布优秀论文获奖名单。经组委会专家组严格评审,论坛评出优秀论文30篇。其中,《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腐败协同治理研究——基于 S 省横向多案例比较分析》等6篇论文获一等奖;《习近平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论述的四维阐释——兼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关论述》等10篇论文获二等奖;《加强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以四川省大竹县为例》等14篇论文获三等奖。



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董石桃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与答谢。他指出,在各位领导专家的支持下,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纪检监察理论界和实务界交流探讨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参与度高、内容丰富、思考深刻、交流热烈,总体来看:一是回应了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和实务发展重要问题关切;二是展示了面向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与实务研究的优秀成果;三是形成了新时代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重要共识。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加快推进构建纪检监察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四大体系”建设,为切实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