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风险社会与
应急治理研讨会举行
2022年11月27日,第二届风险社会与应急治理研讨会通过线上方式在广州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广州大学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研讨会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灾变情境的应急社会学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以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编辑部的大力支持。
中共中央党校应急管理教研部钟开斌教授、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王林教授、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吕孝礼长聘副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瑞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赵延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尉建文教授、山东大学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张乐教授、《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编辑王玲玲等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来自广州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本科生、研究生共140余人参加会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利敏教授主持会议。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致欢迎辞。陈潭院长代表主办单位对各位嘉宾和师生的参会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期待各位专家围绕“风险社会与应急治理”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他认为本次研讨会议是继第一届风险社会与应急治理研讨会的持续开展,既为广大师生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专家们通过不同视角、方法与学科的研究,也将推动数字时代风险社会与应急治理的深入研究,期待各专家学者通过更多的交流促进广州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能力的提升,并预祝本次学术研讨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吕孝礼以Contingent Organizing for Mega Surging Demands为题,基于公共安全危机情境下口罩等物资的供需矛盾提出“巨灾峰值需求”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指出当下巨灾峰值需求宏观管理亟待解决峰值尺度、规模及差异明显、宏观管理视角缺少、危机协调理论失灵的问题。通过以访谈、闭门访谈与讲座、发放问卷、现场走访及文件搜集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并提出了巨灾峰值需求管理的核心要素即“1H+3S”模型,结合口罩保供的案例指出这些核心要素对未来的稀缺管理、中央政府在宏观控制与市场自由交易之间的政府转换、跨界资源的配置、面向巨灾峰值需求的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表示需要进一步完善模型以更多的研究来应对巨灾峰值需求管理存在的问题。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瑞昌教授围绕《园区系统安全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新思路》并针对统筹发展与安全治理在产业园区如何落地、如何从产业布局将企业安全生产与园区安全协同的实践问题,结合已有统筹发展与安全文献研究,提出“什么理论可以支持产业园区统筹发展与安全治理”的理论问题,运用涵盖国家、产业园区和企业的分析框架,结合相关理论阐述了产业链、人民和企业三个维度在安全园区方面的实践与创新。他指出,通过对长三角产业园区的大量摸排,企业园区的产业形态可以分为以同类产品为基础的产业环园区形态、以终端产品为基础的产业链园区形态、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产业网园区形态三类,阐明了在园区重点、模式和理论上的初步发现,并提出园区的产业模式在安全监管上还有何种责任、与企业的本质安全之间有何关系的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赵延东教授以《要安全还是要隐私?—风险事件中公众的隐私观》为题,基于国人隐私观念的改变、数字社会时代的隐私问题、风险社会背景下的隐私与安全冲突的背景对高风险情境下人民安全与隐私如何平衡进行了深刻分析,通过整理社会学研究中从社会秩序、社会平等、影响隐私观的社会因素等角度分析隐私与安全观的相关文献,提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隐私观是否存在差异、风险冲击对隐私观的影响如何、风险冲击对不同阶层的隐私观是否存在调节作用三个研究问题,整理已有调查数据得出“隐私态度与阶层存在相关关系,社会地位更高的群体更倾向于保护隐私”等三个假设获得支持的计算结果。最后,他分享了中国人的隐私观存在阶层差异,受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的群体更支持公开相关信息、阶层与隐私态度之间关系发生变化、高阶层群体隐私态度相对稳定而低阶层群体隐私态度变化较大的结论。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尉建文教授围绕Environmental Discontinu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vel Ban in Covid-19: An Perspective of State Capability,结合环境的非连续性与世界各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采取的旅行限制措施,从联系、能力、灾害、经历、脆弱性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建立的小型数据库得出相关研究结果并分析世界各国对公共卫生事件危机采取限制措施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一个国家采取限制措施可能更多受国际政治、国家治理能力、公共卫生能力等因素影响,而不是疾病本身原因的结论,并提出了如何看待不同国家对于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变化的后续思考。
山东大学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张乐教授以《无人化应用的跨界风险与协同治理》为题,阐述了在无接触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无人化应用,已经扩展到越来越多的生产和生活场景当中,为企业的提质增效和人民生活的便利化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的背景下,无人化应用发展的主要特征、发展状况与驱动因素。他进一步指出跨界风险由网络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与社会安全风险构成,并具备跨越空间场域边界等特征,强调协同治理是一种秉特整体性视角,以多中心心、去边界和深度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治理模式,以协同治理应对跨界风险成为数宇时代风险治理的新思路,表达了在“形式无人,内核为人”价值理念的指引下,统筹做好无人化应用发展与安全工作,其必将促使无人经济成为数字化转型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成为实现人民对美好数字生活向往的新的动力源和加速器的期待。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惠教授聚焦《应急治理中的共同生产何以有效?》,根据我国国情与在现有文献中较少对促进共同生产有效性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性的实证研究仍然非常缺乏的情况,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试图解释有效的共同生产需要满足何种条件。她分享了中国灾害群防群治体系的相关案例,并提出了应急治理中共同生产有效性分析框架,运用定量研究法等对研究假设进行论证,揭示了高效的应急治理是自上而下的政府领导与自下而上的公众自组织双向力量充分协调的结果。最后,她表达了在未来研究中要深入探究各要素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在比较不同社区共同生产有效性水平差异的基础上探讨差异性来源的展望。
中央党校应急管理教研部钟开斌教授作为特邀评论员首先对主办方表示感谢,并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梳理和点评。他认为此次会议六位专家的报告非常精彩,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既有侧重于公共政策方面的,也有运用社会学中的定量研究,此外,每位专家的发言共同点在于都选择了一个具体的领域来研究公共管理的矛盾。钟开斌教授对每位嘉宾的发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梳理,提出了自身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同时,也表达了对之后会议举办及各位专家团队研究成果的期待。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王林教授作为特邀评论员对会议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表达了自身的一些感想。他指出,本次会议是一次难得的学术盛宴,六位专家的发言分别涵盖了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不同方面,具体表现为跨国、跨界的技术风险,也有群防群控、个人安全和隐私方面的风险,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启发,针对不同嘉宾的发言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期待在疫情结束之后,各位专家能够去到重庆大学讲学,进一步的交流和学习。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编辑王玲玲从编辑角度谈了自身的感受和看法。她认为,六位专家都运用了主流的研究方法即从制度和非制度的角度对风险社会和应急治理进行了思考、分析,解答了她的一些困惑,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和视角对于推进“风险社会与应急治理” 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肖湘对几位专家支持广州大学学报工作表示了感谢,并诚挚邀请各位专家为《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专栏惠赐佳作。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利敏教授在会议结束时表示,本次研讨会产生了许多的观点交流与碰撞,对于学术能力提升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各位嘉宾在百忙之中莅临此次学术研讨会、围绕“风险社会与应急治理”主题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表达了真挚的感谢,也表达了第三届风险社会与应急治理研讨会持续举办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