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总结会侧记
2020年12月8日下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总结会在大学城校区文逸楼514室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副院长王枫云、副院长杨芳以及学院20多位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副院长王枫云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
王枫云副院长指出,在全院教师共同努力下,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本次会议既是为了总结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优秀经验,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更在于推进学院课程思政质量不断提升,建设成效更加凸显,在下一年度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刘向晖书记公布了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名单并向他们颁发了获奖证书,分别是徐凌、王霞、张庆鹏、谢治菊、王枫云、谢俊贵、刘雪明、杨芳、蒋红军、张茂元、彭铭刚、杨小聪、胡蓉、胡倩、程潮、熊美娟、刘念(排名不分先后)共17位老师获得了荣誉称号。同时学院推荐徐凌、王霞、张庆鹏三位教师参加广州大学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评选。
接下来,王霞、徐凌、张庆鹏三位教师分别就他们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做了介绍和展示。
王霞老师首先阐释了自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认为只要是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向上,为国家培养有能力、有素质、有情怀、有信仰的人才方向的课程,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应有之义。王老师一直致力于将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切入,无缝链接,并总结和展示了内容嵌入式、视频切入式、学生活动渗透式、案例式四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使课程思政成为一种有情义、有温度、有爱的教育体验。
徐凌老师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她认为课程思政要取得成效必须把握教学改革风向,需要致力于发表更多优质的教改文章、出版教材,不断累积教学成果,倚重教学团队建设。她介绍了自己从2001年至2020年在课程建设中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提出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其实和教师自我修炼与升级休戚相关。
张庆鹏老师围绕“什么是课程思政”和“怎样做好课程思政建设”两个方面展开了讨论。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归纳了权威学者从发展维度和实践维度界定课程思政的观点,提出课程思政要与课程内容高度相关,是在课程框架内将教书和育人两大使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时代教育实践。他主张课程思政不做生硬融入、不刻意加入,而是因课制宜、由教师主导运作下引导学生的主体延伸,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怀。他还提出“行动中的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走出学校,走入田野,参与实践,带给学生鲜活的生命体验。
三位教师的精彩发言点燃了会场讨论的气氛,与会教师纷纷就课程思政建设发表见解和建言。谢俊贵教授认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应有差异,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内容的关键在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策划,要做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杨芳副教授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实质上是育人问题,它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活化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台湾研究院郭明和马正义两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历,表示此次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会对自己很有启发。程潮教授也回顾了自己16年的思政教育经历,表示自己对思政教学有独特的情怀,在教学中会本能地将思政的理论和方法渗透进去。刘晓洋副教授对课程思政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和激励性提出了建言,他认为课程思政建设能否在以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能否更多地利用实证教学达到教学效果、能否通过激励机制引导课程思政建设,等等这些问题对于今后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刘向晖书记做了总结发言。刘书记首先肯定了这一年来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代表学院党委向全体教师为课程教学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学院不仅涌现出一批表现优异的教师,更在教学上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打造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她指出,今天的会议既是对课程思政工作的总结表彰,也为今后“课程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要继续深化认识,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境界和情怀,把“课程思政”作为学校和学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来抓;同时注重课程融合,正确处理“课程”与“思政”的关系,不是简单相加,是润物无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院将持续对“课程思政”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其使命担当,高质量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供稿|教务办
摄影|段柏慧
文案|刘鉴萱
审稿|肖 栩
监制|王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