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总结会

作者: 时间:2021-12-26 点击数: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度

课程思政建设与经验总结交流会举行


2021年12月21日下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总结会在大学城校区文逸楼514室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副院长王枫云、杨芳、周利敏,各系正副主任蒋红军,刘晓洋、彭铭刚、张庆鹏,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董石桃以及学院20多位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王枫云副院长主持了本次会议。

王枫云指出,在全院教师共同努力下,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本次会议既是为了总结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情况,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更在于推进学院课程思政质量不断提升,总结本年度课程思政实践的优秀经验与改进之处,争取下一年度在项目申报数量与质量上还能更上一层楼。


undefined


王枫云宣布了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名单,分别是王枫云、杨芳、夏宏、张庆鹏、蒋红军、彭铭刚、谢治菊、沈本秋、刘晓洋、徐凌、黄旭、肖生福、刘建义、王霞、谢建社、王亮、刘念(排名不分先后),共17位老师获得了荣誉称号。同时学院推荐王亮、蒋红军、沈本秋、肖生福4位教师参加广州大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评选。


584B


杨芳、周利敏、蒋红军、张庆鹏、董石桃、沈本秋、刘念分别就各自分管的领域、负责的事项以及个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做了交流和展示。

杨芳首先阐释了自己对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理解,认为研究生课程思政应在针对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中自然切入,无缝链接,并提出了内容嵌入式、视频切入式、学生活动渗透式、案例式四种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以使课程思政成为一种有情义、有温度、有爱的教育体验。


周利敏较为关注课程思政与科研的融合问题,认为在国家社会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等项目的申报中,既能实现课程思政对科研的渗透,也能达成科研助推立德树人目标的功效。



蒋红军对政府管理系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客观分析了政府管理系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与不足,提出课程思政项目申报的材料一定要质量过关,才能在立项数量上不断增加。


undefined


张庆鹏代表社会学系做了发言。他指出课程思政是在课程框架内将教书和育人两大使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时代教育实践,在课程中应注意相关方面的言论输出,确保言论的专业性与正能量,以带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鲜活体验。



董石桃认为,课程思政的要点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知识传递中导入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学实践中体验正确价值观和感受正能量。关于课程思政的内容,他认为课程思政要将政治导向、专业伦理、核心价值三者相结合,并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


undefined


沈本秋认为,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需要拓宽课程思政的教学深度,增加课程思政的覆盖面,不断累积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和教师自我修养的提升休戚相关。


undefined


刘念对《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做了汇报。他从《社会工作概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举措以及未来展望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方法与社会工作专业有机结合的路径,指出带领学生在社会工作中不断实践思政内容和方法是社会工作课程的使命。


刘向晖做了总结发言,她首先肯定了这一年来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代表学院党委向全体教师为课程教学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她对本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寄予厚望,希望学院教师能够把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申报机会,在教育与研究中不断丰富课程思政的内涵,打造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她指出,今天的会议既是对课程思政工作的总结表彰,也为今后“课程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依托学院现有的广州大学首个全国样板本科生党支部,在今后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更应全面深刻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应有的人生价值导向、德育美誉内涵、社会公德素养等。同时,全院教职员工亦须继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将教书与育人、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潜心治学与关注社会、研究无边界与课堂有纪律有机统一起来。


B19A

会议还向获得“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17位老师进行了表彰和颁奖。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