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报告

作者: 时间:2018-09-19 点击数:

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综合改革

提升公共管理教育质量和水平

 

 

 

公共管理教育一直秉承着以“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遵循“本土化、专业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力争打造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领先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科教育。为此,积极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以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契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公共管理教育全方位发展。

 

 

   一、改革背景介绍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基于知识和理论基础下进行实践研究的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改革本着以提升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为重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通过科学合理的一些措施的设计和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们学以致用。在改革过程中,遵循着科学性、前沿性、操作性原则,遵守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公共精神。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当前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实现当前专业发展的时代内涵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问题描述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是充分挖掘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学科认识和理解,推动本专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从而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实现教与学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专业教学目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问题:

一是深入探讨教学研究,思考如何强化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行政管理学科教育的科学化,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理论层面上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此助力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高行政管理学科建设水平。

二是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就如何增强学生适应市场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技能进行探索。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拥有社会生存与发展专业技能的素质化学生。教学改革实践将社会实践运作的模式与经验通过实践课堂向学生进行传授。

三是针对专业结构优化,思考如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围绕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需要,开展电子政务、企业行政管理、涉外行政管理等专业方向建设,如何更好地自主设计建设方案,审视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就专业内涵建设,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进行细致分析。

 

   三、改革的方法与实践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是在坚持科学化、本土化、特色化原则的基础上,本着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基本教育理念与原则,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改革,大力推行制度创新。通过打造学院品牌教学与实践活动,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高良好的平台,让学生们在创新型教学与应用型实践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从而推进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不断发展。

(一)教育理念与原则方面

1.教育理念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以“培养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为理念,致力“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的目标,遵循“本土化,专业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教育方针,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2.基本原则

——教学相长原则。以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借鉴国外行政管理教育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中国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开展行政管理教育的自主性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创新驱动原则。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探讨研究性学习路径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有助于行政管理教育中的宏观与微观协调、抽象与具体统一,引导各专业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全面质量原则。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明确培养目标和思路,加强专业建设,能够极大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全面发展。

——特色发展原则。以促进行政管理专业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地区环境优势发挥软硬条件优势,打造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方法。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基础,适应个性化发展的社会潮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也要紧跟发展的前沿方向,坚持学科特色发展原则。

——对接国际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前瞻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与国际接轨。行政管理领域的西方学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极高的水平,在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占据着前沿阵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必须要坚持与国际对接的原则,将学科前沿问题的国际视角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起来,极大程度上能促进行政管理学科的发展。

(二)教学改革方面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行政管理专业重点打造行政管理学教学团队、公共政策教学团队、城市管理教学团队、电子政务教学团队等四个教学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1)行政管理教学团队。该团队承担《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府经济学》等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为陈潭教授。

(2)公共政策教学团队。该团队承担《公共政策学原理》、《公共政策分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概论》等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为刘雪明教授。

(3)城市管理教学团队。该团队承担《城市管理概论》、《危机管理概论》、《城市公共安全》、《公用事业管理概论》等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为王枫云教授。

 

(4)电子政务教学团队。该团队承担《电子政务概论》、《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为王琳教授。

 

 

 

 

2.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

 

为了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公共管理学院推行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该制度是公共管理学院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和专业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其设立目的主要在于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本科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是公共管理学院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建立新型的高等教育师生关系的一种制度创新。它的最大特色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写作等人才培养环节前置,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开展导师与学生协商下的“私人订制”,并实现全员、全程的“师傅带徒弟”的指导模式。

根据专业类别、年级班级和学生数量编排学习成长小组,每一位导师指导一个学习成长小组,指导学生自觉开展学习、帮助其健康成长,并要求建立常规性汇报制度、学习制度、交流制度,开展定期的师生沟通与交流,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学习成长小组团队交流活动,导师需要如实记录学习任务安排和交流情况。同时,学院提供和发放《导师工作笔记》,要求简要记录学习成长小组和学生成长情况,本科生导师制推行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导师工作记录和履职情况。本科生导师不仅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牢固确立专业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还指导学生开展专业阅读、社会调查、创新创意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协助和指导毕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求学深造和就业咨询。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实行,更加推行了公共管理学院特色教学制度的改革,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3.创新《公共服务礼仪》课程考核

《公共服务礼仪》课程作为由副教授徐凌博士带领的课程改革,是公共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也是理论教学转向应用型教学的一次成功尝试,对公共管理学院的教学改革及学生们的未来成长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在《公共服务礼仪》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学与指导,以礼仪考核的方式,分别模拟不同的情景,让学生们切身实际的去感受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并且通过现场考核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这种创新性的课程改革与考核方式,更能展示学院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另一方面也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实施创新性课程改革,从整体推动公共管理教育改革的同步发展,将公共管理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 

4.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公共管理学院秉着“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落实学校引智政策,从国外一流大学引进国外优秀的专家学者,开展短期访问教学,加快学院“国际化”步伐。目前,公共管理学院已与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佩斯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台湾大学等建立了师资对接和学术共享的途径,并先后邀请加拿大女王大学Soma Hewa教授、韩国行政研究院研究委员金允权教授担任广州大学外聘教授及公共管理学院访问学者,进行短期的教学活动。通过国外教授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了当前国外的最新思想与研究,体会中西方差异,促进学生从传统的中式思维中跳出来,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并且也推动学科建设与国际接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

(三)实践创新方面

1.开展“第二校园”访学活动

2014年以来,多次举行了“第二校园”访学活动,“第二校园访学团”分别开展了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访学之旅。在访学期间,访学团通过浏览校园美景、观摩课堂教学、入席学生会议、观看比赛等多种形式,感受到了两所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切身体验了国内高水平大学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校园”访学的目的使为了重点扶植和培养一批优秀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为学院学生提供国内外一流大学校园学习经历的条件,使其促使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开展“第二校园”访学活动,不仅为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提高了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亲身感受到一流大学深厚的文化气息和浓郁的学术气氛,并且也增强了学习学术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了学院学风建设和文化建设,从而退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2.实施青年教师挂职制度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质量工程建设,提升学员教学质量工程和学术质量工程建设水平,积极推动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政府管理系积极实施青年教师“走出去”的行动计划,落实青年教师到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挂职半年到一年的定期挂职制度,推动教师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国门,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群众,从而解决“主讲政府管理的教师不懂政府、城市管理的教师不识城市”的问题,促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科研更接地气,同时也很好地建构了院地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

从制度实施到现在,政府管理系已经与多个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管理青年教师挂职根据所对应的部门和岗位要求进行安排,并且也根据教师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进行配置。自2013 年开始至今,先后派出副教授徐凌博士、副教授刘晓洋博士、副教授曾小军博士、副教授肖生福博士、助理教授彭铭刚博士、助理教授刘建义博士担任挂职副处长或处长助理。通过挂职实绩证明,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是教师接受教育、丰富阅历的“快车道”,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动车组”。

青年教师挂职制度突出了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既帮助青年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了解部门管理或行业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又能锻炼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切实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专业水平。学院实行“走出去”的人才发展政策,让更多的专业青年教师走出家门、走出校园、走出国门,走向群众、走向社会、走向实践,从而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绩。

3.设计本科生调研项目

本科生调研项目设计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倡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创新,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培养学生勤奋自律、刻苦钻研学习态度和敢于拼博、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通过扶持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进行项目研究,同时引导其把调研项目带到实验、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中去,增强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4.创建优秀教学实习基地。

根据学生实习意愿和就业方向,不断扩大专业学生的实习面,由最初的在党政机关实习扩展到区县政府,扩大到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扩大到农村和学校。从质的方面讲,实习逐渐走向深化,实习由单个人的孤军奋战发展到团队攻坚战,由按部就班的跟班实习发展到有意识的科研式实习。学生借助实习机会,通过参与式观察寻找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答案。

 

   四、改革的成效与影响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立足于当代行政管理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前瞻学科建设的未来方向,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为行政管理学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指导。除此之外,在开展该项改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项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的相关活动也产生了相当大的综合效益。

1.学生效益。通过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通过南国讲堂、公管午餐、南国读书会等学生学习平台、导师制度和“第二校园访学团”等活动,学风明显改观,获得了多项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奖励。

2.教师效益。通过教育部课程师资培训、国外访学、引智计划、国家外国专家局合作项目、青年教师挂职制度等措施的推行,教师教学和科研更接地气,更加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教师的教研层次和水平。

3.社会效益。设立了“广州政务教学中心”、“广州城市管理教学中心”、“海珠政务教学中心”等,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持久的教学基地,同时也加强了与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合作关系,分别共同建立了“广州大学中国政务研究中心”(2014)、“广州大学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2013)。

 

    五、综合改革试点的启示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致力于将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科教育打造成为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前瞻性的先进学科教育水平。从短期目标来看,该项改革以竞争和整合为角度进行研究,有利于以最小成本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行政管理专业改革,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的教育品牌和实践成果;从长远来看,系统、综合和有序的改革实施方案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从而提升大学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置小额资助课题,开展大学生优秀调查报告和创新创业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学风建设工程,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继续开展南国讲堂、南国读书会、公管午餐等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使该专业更具有专业发展的时代内涵和科学精神。

 

 

【作者简介】陈潭(1969—),法学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目协理】赵婉君(1992—),湖北荆州人,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协理

 

【资料来源】聂衍刚主编《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项目来源】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2014年度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陈潭小传

236616

 

陈潭(1969—),湖南常宁人,法学博士,广州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公共管理评论》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百人工程”青年学者,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羊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第一层次人才。兼任全国信息公开与政务服务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才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咨询专家。国家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特聘教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南方智库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研究员,《行政论坛》《电子政务》《青年探索》《中南大学学报》《中国公共政策评论》《中国乡村发现》等10余家期刊编委或学术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理论粤军”省部级重大项目多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在《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光明日报》《南方周末》等报发表学术短论100余篇,出版《单位身份的松动:中国人事档案制度研究》《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治理的变革:网络空间的意义世界与行动逻辑》等著述10余部。近年来学术兴趣主要集中于智慧政务、网络治理与创新管理等方面研究。

 

 

来源|GUPA政府管理系

支持|GUPA教学事务部

协理|GUPA行政事务部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