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下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在企业微信平台举行。学院院长陈潭教授为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开展了“理解疫情治理的中国逻辑与中国经验”的主题讲座,本次思政课由2019级辅导员成美好老师主持。
陈潭教授围绕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疫情治理的理论逻辑、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以及中国拷问四个方面出发,讲述此次还没有结束的疫情治理中积累的经验和积淀的教训。陈院长强调,传染病、流行病等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属于纯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体承担者,政府需要直面公共危机、剖析公共事务、运用公共政策、推进公共治理。
陈潭教授强调疫情防治需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和尊重科学。他指出了中国疫情治理的关键:第一,坚持依法防控,运用法律法规为疫情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并积极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第二,坚持科学防控,采用“大数据+网格化”进行技术防疫抗疫,不断推进疫情治理的平台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第三,坚持全民防控,开展群防群控和群防群治,积极推进疫情治理中的“终端防控”和“末梢治理”。陈院长认为,数据、技术、青年是本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治理中的三个主要力量,高度肯定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提高预警能力和疫情防控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广大青年在疫情治理中的贡献。
陈院长围绕疫情治理的中国经验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中国命题”:
第一,“疫情就是命令”和疫情治理的高度集结
第二,“防控就是责任”和疫情治理的岗位责任
第三,“全国一盘棋”和疫情治理的统筹决策
第四,“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疫情治理的集中救治
第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疫情治理的全面援助
与此同时,陈潭教授也指出了中国在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信息公开、联防联控的技术水平和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尚有不足,在防护物资和应急管理保障方面仍需加强,民众的综合反应和自我防护能力也有待提高。
陈潭教授最后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方面总结了当前学院师生在疫情期间开展的工作。即使是大疫当前,学院师生依然有序高效地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在给同学们的寄语中,陈潭教授强调一场疫情可以看出城市间的差距、学校间的差距、学院间的差距,亦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希望同学们直面疫情、迎接挑战、把握当下、阅读社会,积极开展主动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努力提高专业修为,做有为的公管青年。
供稿 | 李荣荣
排版 | 李荣荣
审稿 | 何瑞豪 成美好 陈颖茵 欧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