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NGO面面观

作者: 时间:2022-06-16 点击数:

2022年6月7日下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回归学堂第23讲之“NGO面面观”沙龙在文新楼418教室开展。本次活动由学院团委学习部承办,活动主要内容是公益基金会和社会创新企业的实践分享,旨在从探讨中深刻认识NGO,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提供前期交流机会。

本次沙龙的分享嘉宾分别为广州大学公益基金会创新人才协同育人实验班班主任方英、RE-LOOK见新社会创新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赵培烜、广州大学社会学系专业18级学生蓝沁怡,同时另有8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参与。



首先,赵培烜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RE-LOOK社会创新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近期与社会各界的机构、公益基金会的合作成功项目,为同学们来带了耳目一新的社创之路,并鼓励同学们在注重专业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影响圈”的能力发展和掌握项目设计思维。



在听完赵培烜老师的介绍后,有同学提问“像这种非营利性的组织的可持续机制是怎么样的呢?它的经济来源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沙龙中的探讨中有了答案:“近年来社会企业是公益可持续发展的产物。社会创新企业一方面会研发非营利性产品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以社会公益为主要活动做社会贡献,以求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资金方面,比如说开展与政府等组织的合作项目、公开募捐、私人赞助,是经济来源的方式之一。”



随后,蓝沁怡同学分享了其在各类型NGO的成长体验。谈到为什么参与NGO,蓝沁怡提到了两点原因:一是通过社会学专业的学习,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NGO作为民间力量,一直是解决社会针对性问题的行动者;二是在从事公益的过程中,可以相遇许多有共同视角和思考的热血青年,并与之产生思维的碰撞。

蓝沁怡同学认为,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做到学以致用,以做促学。有更多机会和平台锻炼到自身能力,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习得创新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青年的价值在社会服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通过沙龙讨论中了解到,在NGO中工作日常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活动策划、项目设计、问卷或者提纲设计等,工作氛围轻松愉快,青年人之间的交流约束少,能够使人充满信心。

沙龙上,方英老师以“NGO—社会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为题作了讲话。方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NGO从以往政府打压的困境发展到目前社会各界支持的状况及其原因,以“扬爱”智力障碍青少年机构的例子说明了NGO的发展情怀、远景以及社会意义。方老师指出,目前NGO处于“爬坡期”,行业也有很多拓荒者欢迎青年力量的加入,广州大学公益基金会创新人才协同育人实验班合作的六家基金会,秉承着对青年活力的激发和人才培养,提供社会实践和辅导机会。



沙龙上老师和同学们对于“政府对NGO的态度,打压或支持的状态?”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认为政府对于NGO的态度是需要具体分析的:政府会支持对于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NGO,并且与之合作;对于有境外政治势力渗透、有不良政治企图的NGO则会严控严管甚至取缔。



最后,嘉宾和同学们进行合影留念,讨论沙龙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撰稿|蓝沁怡

编辑|黄诗曼

编审|方 英

监制|夏 宏

Copyright© 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